论文: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促进幼儿素质发展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0月20日 20:56:18

  手工制作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美术活动,它融绘画、折纸、剪贴为一体,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进行制作,充分表现孩子对生活中美的感受和认识,是幼儿喜爱和乐意接受的活动,也是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的理想途径。

  一、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手脑并用,发展幼儿的智力素质,使幼儿学会求知。

  手工制作是幼儿由动脑到手脑并用再到动脑的过程,也是观察记忆到动手制作再到努力创新的过程,在这一复杂过程中,幼儿的智力素质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幼儿的观察力决定着他们的认识水平。幼儿在动手制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通过视觉观察制作对象的形态结构、制作方法和步骤,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着记忆力动手进行制作。孩子的这种观察力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感知事物的一种高级形式。在制作前,如果观察仔细认真,拿起材料就会快而准确地制作好,反之则做完上步不知下步该做什么。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孩子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例如用纸盒剪小桌子,首先让幼儿看实物桌子的结构,再看老师的范例,认真观察,通过思维分析比较,教师再简单提示,孩子就会轻松地完成制作。

  手工制作活动中手脑并用是相辅相成、完美结合的。生理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关系到大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的生理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因此手的动作对发展思维起着积极的参与作用。例如用挂历纸制作小鸡,先折出身体和头,再剪出嘴、眼睛、脚,然后是粘贴组合,最后添画背景,整个制作过程复杂有序,需要幼儿手脑并用去完成。

  手工制作活动对孩子来说是亲切而有趣的,但是要制作出一件好的作品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孩子的专心和耐心,需要克服困难,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需要具有创造性。制作中老师的讲解、示范必须留有余地,要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对作品进行与众不同的装饰。例如用废纸盒制作花拖鞋,教师只讲解鞋底和鞋面的制作方法,至于鞋面上如何装饰,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自由发挥、自由创新。

  二、幼儿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学会做事,培养幼儿的操作和实践能力。

  应试教育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记忆,重视分数的高低,忽略实际操作,往往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儿,已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此外,孩子天性好动好玩,如果老师只一味地生硬说教,幼儿很可能不投入或易疲倦,而让他们在做中学,不但可以使他们的学习情绪高,而且会使他们的学习效果好。对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让孩子在操作和实践中掌握知识。

  儿童认识心理学认为:概念来自操作,要在适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孩子素质,让孩子学习知识符合教育规律。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手工制作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实践尝试的意识和习惯。教师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制作内容,例如教师出示用雪糕棒和冰淇淋勺制成的孔雀,幼儿对自己常见而无用的废旧材料能制作出这样漂亮的孔雀,充满了好奇和喜爱。老师简单讲解后,幼儿就会兴高采烈地去做。孔雀的羽毛五颜六色,用彩色纸做羽毛时,幼儿必须尝试着搭配出漂亮的羽毛。这样,时间长了幼儿就会形成一种在操作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创新的好习惯,幼儿各方面的素质也会相应提高。

  三、幼儿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学会共同生活,发展幼儿的团结、互助意识和交往能力。

  针对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在手工制作中有意让幼儿共用一把剪刀、一张纸、一盒铅笔、一瓶胶水,让他们慢慢学会相互谦让,协调使用不发生争执,愉快地制作。例如在制作荷花灯时,第一步折叠好后,第二步是用线捆扎,幼儿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就需要一人抓纸一人拿线来捆扎,相互合作才能完成。

  幼儿中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接受能力强,制作的快而好,而有的却恰恰相反。教师要鼓励能力强的幼儿乐于帮助同伴解决困难,这样既能使能力强的幼儿体会到帮助别人的乐趣,又能使能力弱的幼儿养成虚心请教的习惯。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总之,在幼儿自己收集旧挂历、一次性纸杯、快餐盒等废旧材料,然后动手制作成有趣好看的作品的整个过程中,老师教幼儿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会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为幼儿适应信息化、知识经济全球化和学习化的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