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好玩、爱做游戏、好模仿的特点,把各种生活卫生习惯内容渗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活的游戏。我们可以通过自主性游戏中的“娃娃家”和“超市”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帮助娃娃折叠衣物,帮助娃娃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干净整齐或帮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按一定的规律放整齐。在幼儿园里,最频繁的莫过于同伴们的交往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生活卫生习惯较差的幼儿融入到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幼儿之中,利用同伴们的相互影响,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例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每天检查幼儿的生活卫生情况,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奖励,如亲亲小脸蛋、或是贴小红花、贴五角星等,这样在全班幼儿中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生活卫生能力的提高。
五、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案例1幼儿很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我们就可以通过“过家家”游戏角色扮演,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过家家”游戏内容大多是反映父母、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在游戏表演中,老师要以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迁移到游戏中,慢慢的,幼儿就会知道怎么样做爸爸,怎么样做妈妈,在家中该做些什么事情了。我们把生活情节分为七类:换洗,吃饭,上幼儿园,睡觉,打扫卫生,看病,外出游玩,根据主题活动及游戏情节的发展、分类对幼儿进行指导。如:“换洗”这一情节,先提问幼儿:多久要换洗一次衣服?衣服脏了要怎么办?穿了不干净的衣服别人会怎么看你?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适时指导,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自理能力,卫生教育、尊敬长辈、有礼貌等的教育都应该给孩子一种感受,通过角色扮演和角色的榜样示范作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个案例反映的是角色游戏对培养生活卫生习惯措施的第一点:通过“过家家”游戏角色扮演,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案例2在游戏“美食家园”中,教师可以充当其中的角色,适时的引导幼儿“饭前洗手”“不乱扔果皮”的良好卫生习惯,通过角色的扮演将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趣味性,使幼儿快乐地、主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如给宝宝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在美食园里制作美食等等,在游戏中使良好的卫生习惯得到巩固。
这个案例反映的是角色游戏对培养生活卫生习惯措施的第四点:通过角色扮演教育孩子关心别人,共享快乐。
在幼儿的游戏表演中,我们甚至不能顾及到所有幼儿的表演,那么此时,教师对游戏的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我们在和孩子游戏的时候,我们经常能很容易的发现许多幼儿的闪光点,如果我们及时地将这些闪光点在游戏中点点滴滴地在游戏讲评时将它“发扬光大”,将它肯定,那么,幼儿的社会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刻意去学习吗?就像“小菜场”的小朋友很会整理,他们知道,只要整体看上去整洁、干净就会有很多客人会来光顾,这时,爱整理的好习惯就慢慢养成了。游戏时,总是以一定的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这样既可以观察他们的游戏情况,又可以找出不足,对他们进行指导。幼儿通常将一些刚刚经历过、看到过的新鲜事物反应在游戏中,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创造性地反映到游戏中。那么游戏后,对各个游戏中所出现的不良的现象进行更正,或进行相应的演示,让幼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让幼儿得以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现状,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适当指导,给予他们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方法。
六、结束语角色游戏不仅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在内容健康的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他们的情感。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中,由于扮演角色而忘却了自我,逼真地表现所担当的角色的特性,比如在汽车游戏中,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要有礼貌地对待乘客,要认真售票、查票,还要提醒乘客: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等等。这样幼儿便学习了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等好的思想行为。
游戏是培养孩子知、情、意、行的主要渠道。而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游戏中,家庭游戏对幼儿的影响也十分重要。游戏是孩子道德认识的源泉,孩子在游戏活动中,通过扮演角色与假想的各种人物交往理解着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明辨是非,体察真假、区别善恶、评价美丑。道德认识是孩子品德形成的前提,孩子的道德认识越全面、越深刻,孩子道德观念就越明确,越坚定。因此家长要充分利用游戏形式,对孩子进行“晓之以理”的启蒙教育。
让角色游戏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