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出现"爷爷"、"妈妈"、"小朋友"、"报纸"、"花衣服"、"一盆花"等图象卡片,要求他们将两张或几张拼在一起说一句或几句完整的话。如"爷爷种花"、"妈妈洗衣服"、"小朋友穿花衣"等等。然后教师指导和启发幼儿用形容词加以修饰,把话讲好些,如:"小朋友穿上了漂亮的花衣服"、"老爷爷看完了报纸又来浇花"等等。
4.4从日常生活入手。
加强语言规范化训练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单靠上课是不能奏效的,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游戏入手,时时注意发现和捕捉幼儿口语中的毛病,及时加以纠正。据观察了解,幼儿平日交谈中语言不够规范,土语甚多,听起来很不顺耳。如大便说成"喔斯(wosi)",把硬币说成"郭子(guozi)",把转弯说成"弯转(wanzhuan)"等等。为奠定幼儿入小学后学习书面语言的良好基础,为使他们口语表达明白、准确,每个幼儿教师必须对他们的语病、土话进行纠正和规范。
4.5从家园互动入手。
提高交际能力1.家长、社区人群要提高认识,重视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家长督促孩子养成在家也说普通话的习惯,改变原来一回家就用方言与人交际的情况。作为家长要在这方面起榜样示范作用,如:家里人之间、与客人、带孩子走亲访友等都要用普通话进行交际。其次,家长有意识的培养幼儿进行口语交际,如经常带孩子走亲访友、让孩子去附近小卖部购物、经常邀请"大朋友、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条件,让孩子有所进步。再次,孩子一旦有进步,作为家长就应该及时表扬,并且把这些进步告知老师,让老师在幼儿园也大大的表扬他,让小朋友都知道,产生羡慕感的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孩子口语交际的兴趣。.教师、家长及时交流孩子与人交际情况,家园互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这一点相当重要,孩子在幼儿园取得的进步,教师要能及时的告知家长,孩子在家取得的显着成绩,家长也同样的要及时告知教师。家园双方通过各种形式互动,让孩子在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6从词汇入手。
重视虚词教学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幼儿掌握词的多少,理解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质量,词汇越丰富,语言就越充实生动。所以,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首先必须从丰富词汇入手。五、六岁的孩子随着身体的成长,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知识经验逐渐丰富,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萌芽。但由于他们掌握较多的是实词(名、动、形、代),没有学会多少虚词(连、介、副等),加上理解能力有限,连贯性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故常出现孩子不能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意思的情况。他们想说不会说,要说说不清,说起话来断断续续,半句话多,停顿多。更困难的是不易说清事物间的关系,只能说一些片段,对因果关系难理解,有些句子还常常出现语法错误。孩子所掌握的词汇往往落后于思维的发展。针对这一带普遍性的问题,我认为在继续丰富幼儿实词的同时更应重视并加强虚词教学。在言语的建筑材料--词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好比砖和瓦,那么虚词即是石灰水泥和成的黏合剂,我们不能只注重砖和瓦的堆砌,而忽视石灰水泥的粘合作用,否则,砖瓦只能是支离破碎,零零乱乱,砌不出坚实壮丽的高楼大厦。虚词本身虽无实际意义,但虚词的运用是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虚词可使语言完整连贯,句子结构更严密,表达的意思更明白,更确切。但虚词含义抽象,幼儿不易理解,教师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教给幼儿一些常用的虚词,逐渐扩大使用虚词的范围,以便扫除幼儿口语发展中的障碍。至于虚词本身没有具体含义,教学中主要靠教师的反复强调、示范。除课堂教学外,还可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时间进行。如一个小朋友在游戏时打了别人,教师批评他后可问全体幼儿"刚才老师为什么要批评他"?要求幼儿回答"因为他打了小朋友,这是很不对的,所以老师要批评他"。教师还可以接着说:"如果他以后改正了,再不打小朋友了,老师就不批评他了"。教师可反复强调"因为"、"所以"等虚词。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在课堂中,在日常生活、游戏中高度重视虚词的教学,那么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会迅速提高的。
4.7从课堂教学入手。
应采取多种形式根据幼儿好奇心强,抑制力差,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往往不平衡等生理、心理特点,课堂教学形式不能呆板单调,必须经常变换,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积极思考,以达到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之目的。
5. 小结
总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工作,是一件难度较大但极其重要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根据幼儿各自不同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合理的安排训练课程和力度,避免引起幼儿的逆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