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四、农村教育体制缺陷,导致学前班与幼儿园教育严重脱节。
目前我们国家规定一年级的孩子的入学年龄是6周,因此,学前班的孩子年龄科学地说,应该在5周岁左右,可在农村并非如此,学前班的年龄大多是在3-6周岁,原因是在农村虽然开了不少幼儿园,但设施比较齐全,能达上标准合格的幼儿园为数很少,再加上收费过高,大多家长还是选择把孩子直接送入学前班,家里有人看管,便稍大一点送入学前班,而家里无人看管的,家长便把刚能达上上小班的幼儿直接送入学前班,这一普遍现象造成了幼儿园与学前班严重脱节。而给学前班的科学教育也带来一定的难度。学前班教育、便是学前一年的教育,面对参差不齐、年龄差距较大的幼儿,如不能科学教育,则会对孩子的用 眼、坐姿、握笔姿势等方面产生一定的负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首先应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农村学前班的教育情况及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管理,增加经费投入,完善设施
首先,应加强对农村学前班的管理,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的学前班。以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应提高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质量,其次应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学前班的办学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要明确农村学前班的教育经费要单独列项,做到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挤占挪用,同时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学前班的收费标准,政府要加大投资,改善办学条件,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学前班最好独门独院,以减少小学的干扰,其次要注意玩教具的配备,室外要有大型体育活动器材1-2件,要有种植园地,内有幼儿读物,及各种玩具,应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教玩具。在农村,天然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如麦杆可以编扇子;草帽,藕、萝卜可以做雕刻;鹅卵石可以画动物;蛋壳可以画不倒翁等。在学前班要设置科学角,手工制作角,图书角,种植角等,让孩子们在玩中,做做、说说、想想,在玩中得到教育。另外,学前班必须配备最基本的教具录音机和风琴。
二、加大对农村学前班教师的培训力度
现在农村的幼教老师严重缺乏,教学前班的老师大多是接近退休的老教师。他们没有接受过幼教专业训练,不懂得幼教规律,只能看看孩子、带孩子玩玩简单的游戏或完全是小学化的教学,不能起到引导和开发幼儿智力作用。这就要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培养一批合格的幼教工作者,充实到农村学前班教育中去,那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提高在职学前班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业务素质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渠道:(一)加大幼师函授网点。(二)举办在职幼儿教师进修班,地点可设在县市的教师进修学校,采取脱产、半脱产等形式,组织学历不合格教师参加进修。(三)鼓励教师参加教育教法论文撰写。(四)抓好常规培训和岗位培训。乡镇应加强幼教辅导站的建设,发挥中心校学前班的示范作用,可以以中心校学前班为培训基地,组织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培训,成为乡村教师的在幼儿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的咨询点,以适应学前班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的要求,做到对学前班教师经过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五)加强科研。以乡镇为学区,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可有组织地举行全乡性的学前班公开教学活动,加强联系,互相听课,并进行评议,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乡一级要配备幼教辅导员,加强教研指导力量,并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定期、定计划进行。(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幼儿教师基本功比赛,开展六一文艺汇演,以促进学前班教师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总之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热爱幼教事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前班教育质量发展农村幼教事业的保证。
三、建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幼儿发展主要受三大因素的影响,即家庭、社会和教育机构,家庭的影响尤其重要。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也就是说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父母的饿言谈举止对幼儿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是幼儿园,学前班所无法替代的。而学前班作为学前教育的机构担负着教育幼儿和为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相互配合起来,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因此,学前班不但要教育好学生,还要重视幼儿家长的工作。形式可多样化,创办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建立家长园地,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利用宣传橱窗与家长搞好沟通等。内容可主要介绍学前班教育要求、方法以及学前班教育的重要性,及时介绍课程进度,答家长问等等。尤其更应注重的是每学年学前班开学初都要召开一次新生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学前班培养目标和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做好开学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使家长们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使家长能全力支持学前班教育工作。总之应细致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工作,既有力地促进幼儿身心的良好发展,又促进了学前班的工作。
四、幼儿教师要提高素质,增强责任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