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对一年级学生做了关于将图片展示给他人的实验,即让20个小学生将一些正面有图画,反面为空白的图片展示给他的同桌看,给儿童的图片有些是方向颠倒的,看他能否将正确的一面展示给同桌。
最后在一到三年级的三个班各随机选择15名学生,并给他们一颗包装精美的糖果,问他们不考虑任何社会因素,第一感觉是将糖果给自己还是给自己的同桌。
2.4数据处理
首先以年级和性别作为依据,将一到三年级的调查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将回答全部正确的归为一类,将答案不完全正确的或错误的将答案记录下来进行分析.
其次对一年级的展示图片实验结果因被试全部测试正确所以不需要统计。
最后以年级为依据,将在一到三年级随机选择15名学生做给学生糖果的实验结果按给自己和给他人进行分类统计,并绘制成表格形式。
3结果与分析
统计的结果如下:一年级学生调查问卷回答全部正确的有40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21人,只回答一个否定答案的有3人,女生2人,男生1人,只回答一个肯定答案的有1人,是男生;二年级回答全部正确的有40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0人,第一个回答错误的有4人,2个男生2个女生,回答全部错误的有1人,是女生;三年级回答全部正确的有47人,男生25人,女生22人,第二个问题回答错误的有1人,是女生,只回答一个肯定答案的有1人,是女生。
在一年级做的实验中被试20人均能让画有图画的图片正面对着旁边的同桌,并把大多数颠倒的图片方向顺过来,说明6~8岁儿童是基本能够考虑别人不同的视角观点的。
以年级和行为作为分类变量,在一到三年级随机选择15名学生做给学生糖果的实验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并绘制成表格形式。表格如下:
表1 一到三年级儿童的个性心理中所呈现的自我中心主义发展情况(单位:人)
行为 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
给自己7613
给他人373936
总计444549
从第一个调查问卷和第二个实验对比后可以看出小学生对于给同桌展示图片这种简单的实验都能做到而对于关于东郭先生和狼故事的调查问卷却有错误,且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说明儿童对于简单问题能做到客观分析,而对于较复杂问题的回答则呈现出自我中心主义的特点,以自己的观点来分析事物。但第二个问题在一到三年级的错误率就较小,说明6~11岁儿童分析问题时基本摆脱自我中心主义,能客观分析事物。第三个实验中,儿童年龄越大越考虑自己的需求,说明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随年龄增长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性格中的一部分,如自私,占有欲等。
4讨论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对皮亚杰关于前运思的理论主张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皮亚杰实验任务中向儿童提的问题太难,超出了儿童的知识经验,同时,任务中向儿童提供的信息量过大,因此往往不能反映幼儿真正的认知能力。皮亚杰也忽视了在日常生活情景中幼儿经常能作出各种有效的推理。所以近年来的研究人员通过简化实验要求,降低任务难度,减少任务变量,排除干扰因素,使任务生动有趣等方法,致力于发掘前运思儿童的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操作简单,结果明确的研究方法对6~11岁儿童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同皮亚杰的实验综合起来分析,读者可以发现:当简化实验任务,紧密联系幼儿熟悉的经验时,幼儿已开始表现出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已经基本稳定。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随年龄增长,会渐渐减弱,但并未消失,而是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某一方面,如在糖果实验中,年级越高的学生并不一定愿意把糖果分给同桌,反而是更多的将糖果给自己,问及原因时,儿童都说自己想要吃糖果,而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同桌也想要吃糖果,我认为这也是自我中心的一种表现,只考虑自己的需求,而没有考虑到他人也有同样的需求。所以我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在个性心理的养成上会逐渐显现出来,如自私,占有欲等。
5 结论
儿童的思维在分析某些复杂问题时带有自我中心主义,但某些简单清晰能够联系儿童自身实践经验或儿童感兴趣的问题时又相对客观。每个儿童都有不同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主义,这种自我中心主义随年龄的增长,在逻辑问题的分析上会逐渐减弱,趋于理性客观分析问题,但在个性心理的养成上会逐渐显现出来,如自私,占有欲等,应对儿童加以教育和引导,从小培养其宽容,为他人着想的个性。
6研究后的反思
在小学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有些问题没有考虑周全,第一个是在进行问卷调查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低年级儿童的理解能力,而将大篇幅的语言故事发下去让其阅读,结果一二年级的学生都说看不懂,所以我转换策略,用声情并茂讲故事的形式将故事演绎出来并问学生问题,这才成功完成研究,我了解到应该多以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试着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换位思考,才能更好的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第二个就是在进行第三个糖果实验的时候,一开始,我是以口头表述的形式来访问儿童的,即问如果给其一个苹果,不考虑任何社会因素或其他想法,儿童的第一反应是把苹果给别人还是给自己,结果一到三年级儿童基本上都说要给别人,这个结果并不是我所想的,于是我改变策略,以实物来操作,再一次实验,结果就发生了改变,部分儿童选择把糖果给自己,我了解到,儿童的行为在童年期受到社会要求的影响很大,所以言行不一,这也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以实物来进行实验操作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