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在科学活动“神奇的磁铁”中。幼儿虽已获得了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的知识经验,但“搭救铁宝宝”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却出乎老师的意料,种种回答如“用大吊车把回形针吊起来,用吸尘器吸上来,夹子夹上来。把杯子摔破了,回形针就出来了……”答案总涉及不到用磁铁隔着玻璃杯,将回形针吸上来 。这时教师对于孩子做出的回答给与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孩子的回答与主题不太对应,但这毕竟是他们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如果强制将幼儿的思维转移到用磁铁来吸铁,会把孩子的创意拘泥在成人格式化的思维中。如果教师在肯定了孩子的回答后,作一个侧面引导:“哎呀,磁铁妈妈想用自己的身体来救铁宝宝呀!”幼儿就又回到用磁铁吸铁这一现象上来了。让幼儿立即发挥了 内在创造表现,同时又得到了认知的发展 。心理学家康定斯坦说过:“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模仿作品更富有创新吗?”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这些表现给与得积极肯定的态度,必定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推动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善用各种活动,有效激发能力。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及时、正确的培养。游戏是最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活动,所以我们要提供给幼儿开展游戏的各种条件。在活动中,不轻易干预他们的活动,对他们以物代物的创造性想法应多鼓励、肯定,并引导他们独立、创新的开展自己的游戏。美术、音乐、文学、科学等活动本身都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可以在活动中让幼儿多进行仿作、创作,逐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如在美术活动中,在幼儿掌握基本绘画的技能后,我们应让幼儿独立构思、创新想象,尽量减少让幼儿模仿示范画,应抓住活动中的讲授要点,让幼儿自由的去创作。特别是在评价幼儿作品中,不因看幼儿画得像不象,重要的要看他的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要让幼儿自己觉得独立自主、有创造性的作品才是最好的。
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探求未知、开启智慧、认识世界的内部动力,是探索和创造的源泉。正如陶行知所说:“儿童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发明千千万万,在于一个问。”在幼儿发展认识的初级阶段,牢牢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不失时机地对幼儿创造性的萌芽加以扶持,才能让我们的幼苗茁壮成长为未来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