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学校的主动性措施以天宁小学为例,校规不允许小学生在校吃各类零售店贩卖的膨化食品、刺激性口味零食,允许带吃水果牛奶。可以试想下如果不这样规定,教室里定会弥漫着各种各样的味道,酸的甜的辣的甚至可以是臭的,那学生们每天在这样奇怪的环境里能够学习用功,真是一个奇谈了。学校不仅是文明的摇篮,更是健康的摇篮。美丽的绿色校园,让我们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积极的学习中去,但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环境。常吃零食还给我们校园带来了极不和谐的一幕:有同学吃过零食后把包装纸随处乱扔,整洁的校园一会儿成了"花脸";有的同学吃过零食后把"残余物"抛进了教室的垃圾桶…培育祖国接班人重要机构的学校当然也知道小学生常吃零食,易引起三餐不正常、胃肠功能失调,导致肠胃疾病的发生;常识告诉我们成年人说零食多属于垃圾食品, 而这些小学生多是不知道的,知道的也没有自律力。对于学校而言,禁止小学生在教室里吃零食也是因为德育的需要。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展现的是一种精神力量,折射出我们的内心世界,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节俭观却变得淡薄了;甚至由于吃零食,滋生了贪图享乐和盲目的攀比心理。小学生是发展着的,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的能力非常强,这也意味着他们也很容易染上不好的习惯思想。一些人贪吃零食的行为可能会感染到身边的小朋友。我回忆童年,有一段时间,我曾经因为有零食而眉开眼笑,忘记了学习;我曾经看到别人吃零食,自己控制不了也想过一把瘾,口水止不住地流;我曾经也为了吃零食而跟长辈们无理取闹;甚至也有,曾经为了吃零食而用光了另有用处的零花钱,结果遭到了父母的一顿数落。这些年少无知的错误一方面是我自己的问题,但要是当初我就读的小学能够抓得严一点,制造一个大家都一样的环境,我也不会这么被动了,所以我现在相当同意学校在提供好丰盛午餐的情况下,订立校规在校不准吃口味零食。
学校对儿童零食行为及家长教养观念的教育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或在游戏中进行营养知识的早期健康教育,让儿童从小就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以及饮食观,让他们懂得选择合理、营养价值高、安全卫生且适合生长发育的零食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拒绝营养低劣的零食,能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及场合进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另外,各学校可以采取请专家办家庭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对家长们进行营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营养健康观。
四 生产者与销售者的作用现在儿童食品设计在包装的色彩,图形上吸引小顾客的同时注重趣味性创新,造型都呈现多元化发展,可爱的样子,更能吸引了作为消费者的儿童,连这些食品的购买者-成人也觉得有新意。我所见的零食包装多与当下流行的动漫形象联系在一起,有大角牛、马小跳、猪猪侠,甚至还有前几年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至于颜色上多采用黄红等鲜艳的暖色系,厂家想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在货品琳琅满目的货架上脱颖而出,吸引小顾客们。这些美味的食品配上可爱、富有新意、功能多元化、绿色的包装,不再仅仅是让小学生运动嘴巴、填饱肚子的简单意义上的食品。
在口感滋味上,各厂家为抢占市场各显神通,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出彩处。这里我忍不住要提起"辣条"这一美味。自我有记忆开始,它便存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场上的辣条品种齐全,无论消费者喜欢有甜味的有酸味的还是麻辣的,都可以找得到。既然是辣条,辣味当然占主导,其它只是辅助增色的。市场上的辣条多是辣得人痛苦又痛快,让人欲罢不能的。小学生们常常会感慨怎么会这么好吃呢,妈妈怎么骂我都忍不了。是的,一旦喜欢这种味道以后想要停下来非常困难。开始生产者百般投市场中消费者的所好,大规模投入市场后,一段时间后小学生的的口味却被生产者给左右了,然后一堆面向市场需求的口味零食出来了。就像我一次接过一个三年级小朋友的一点零食,放进嘴巴里觉得非常辣只能吐出来。我很奇怪,问他就没觉得辣的难以入口吗?他对我说吃多了习惯了就不觉得什么了,只有这种产品才能满足他的舌头对辣味的需求了。可见持续的重口味刺激对人的味觉伤害有多大。
比较美味的口感,大多数廉价的零食营养素低至无,其中的各类化学添加剂还会给小学生带来直接的潜在的身体的伤害。小食品的主要成份是淀粉,味精和香精,其中营养成份根本不能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各类"精"多是化工合成的工业产品,除了能增加食欲之外,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例如,糖精是从煤焦油中提炼的。 小食品中的色素虽然被说成是"食用色素",但很少是天然的,而多数是化工合成的,它们的副作用会慢慢的侵害人的身体,使人产生慢性中毒。由于慢性中毒不易被发现,因此危害也就更大。如果食用了假冒伪劣的小食品,它的危害就更严重。任何一种小食品都加有防腐剂,用来防止食品变质。防腐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山梨酸",一种是"亚硝酸盐"。山梨酸副作用小,但价格贵;亚硝酸盐价格便宜副作用大,就怕生产商一个劲地用亚硝酸盐。还有的就是塑料包装卫生条件不过关,也叫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