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是成为名莺,还是成为野鸟?(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2月09日 11:18:23

  6岁前的孩子是最能以自然的方式接受教育的,因此,这个时期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最特殊而敏感的时期。如果父母仅仅是因为害怕孩子太辛苦而错过了这个可以让孩子高速成长的机会,那么当孩子更大一些时,他可能发挥出的才能已经基本上丧失了伸展的可能性,智商也不可能再更好的得到提高。如果这时候让孩子努力学习,恐怕他们除了疲劳和辛苦之外,不会得到任何其他的效果。所以我们说6岁前的教育决定了孩子的一生。换言之,人的一生,将会受到幼儿时期所形成的性格和心灵特征的影响,而且以后根深蒂固的人格就此形成。在这个时期正是"儿童之魂"的时期,心灵上留下的烙印,和留在胶片上的影像一样,是难以磨灭的。那么,看护者在这个这么关键的重要的年龄段里,不能对孩子的教育进行完美的展开,教育的意义也就会大为失色。

  从当今的孩子看: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9%,而美国为41%,日本为60%以上,有人说:"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了名的。"由此说明, 孩子们有什么样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有什么样的教育者。而培育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幼儿时,孩子具有惊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趁着这个能力正强盛的时候,对他们施以良好的教育,他们就会深深地记住这些内容,并使他们受益终生。

  老卡尔。威特曾经说过:人应当努力地全面发展,保持各方面能力的平衡,否则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

  综上所述,可见拥有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未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家教方法,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

  五、如何掌握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名莺而不是野鸟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了儿童的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生导师。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而这一期间习惯的养成,主要受父母的影响形成。而习惯决定命运!所以父母一定要在教养孩子的这件事上,要谨小慎微,同时更要用心思考,对自己的不良行为,尽最大的改正,对孩子的言行也要认真对待,从而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

  首先,家庭中要把孩子当成成长中的一个生命来对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将幼儿当成一个成长中的生命,包容孩子,将孩子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个体,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所做的一切事情,从内心去欣赏幼儿,赞美幼儿。有这样一个例子:朋友有个3岁大的女儿,一天朋友正在伏案工作,孩子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你陪我玩好吗?",朋友随口答道:"宝宝有宝宝的事情,妈妈有妈妈的事情,妈妈现在正在做妈妈的事情,宝宝不应该来打扰妈妈。"朋友没有在意,宝宝若有所思的走开了。过了几天,朋友想带着孩子一起出去买菜,孩子在房间玩玩具,朋友喊了好几遍,宝宝也没反应,朋友纳闷的走到宝宝的房门口,问宝宝怎么不理她,宝宝答道:"妈妈有妈妈的事情,宝宝有宝宝的事情,宝宝现在正在做宝宝的事情,妈妈不应该来来打扰。"说完,宝宝自己玩自己的玩具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孩子是一个有自己思想,有独立意识的成长中的生命,家长应把孩子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个体来看待。

  其次,加强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注重孩子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培养。一个哲人曾说过"一个碰伤的膝盖是容易治愈的,而受了伤的自信心和没被开发出来的勇气是终身难以实现其真正作用的。"我们应该把幼儿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因为一个人自信心的强弱是他能否获得事业成功的关键,孩子不是父母的东西,父母没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任意指使孩子。父母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包办代替,应该给孩子空间,让其在正确的引导下自由的发展。

  最后,家长自身也要逐渐养成科学的教养素质。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父母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会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孩子易模仿的特点,不经意间就会向承认学习,孩子对父母的模仿不仅限于外在的举止行为,而且包括性格、情绪、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父母缺乏自信、对事情的坚持性等心理素质都会影响幼儿的心理素质的养成。正如有人曾说:"父母给孩子的心灵土壤播撒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行为。因此,父母要注意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加强父母榜样作用。

  是成为名莺,还是成为野鸟?家长的手里掌握着孩子的未来。

  参考文献:《儿童家庭教育常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