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区域活动混龄幼儿社会性双赢发展(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2月13日 09:09:18

  贝贝是一个伶牙俐齿地大班小姑娘,但是天性比较孤傲。她认识很多的字,所以在阅读区,是个受欢迎的"故事大王"。只是贝贝就是喜欢挑自己喜欢讲的书。对于小朋友递过来的书不顾一屑。有天,他吃惊地发现,自己的听众少了很多。原来,弟弟妹妹都围着不善言辞,但始终微笑的小雅身边,听她讲故事去了。贝贝低下了头。

  接下来,贝贝就主动地招呼弟弟妹妹来听她讲故事。

  在游戏中,幼儿主动地发现其他幼儿的想法,并且在自然后果法里,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渴望和意见。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社会行为的认知。

  我们也经常在阅读区投放一些关于换位思考的图书,比如:《小熊布迪》系列。克服自我中心思维,学会"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人的感受是幼儿形成良好社会行为的认知基础。

  (四)、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加强大小的同伴交往大小班幼儿共同参与角色游戏,理解角色的不同行为特点。幼儿在自由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中,也要求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充分交往,能有效地发展大小班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

  在"爱心医院",游戏活动,往往会没有同龄人愿当"病人",但混龄活动小班幼儿非常乐意参与。大孩子们穿上白大褂,为"小小病人把脉、看病","小病人"则都非常听从"医生"要求。这不,在一次和大班混龄区域活动时,小班的溜溜成了最"严重"的病人,"医生"问她哪里不舒服,她还是无规则地躺在地上来回翻滚。"医生"说:"先检查下。"扶她到床上。医生给她量好体温,就说了一些要多喝水,按时吃药。她认真的点点头,拿着"药"开心地走了。这跟平时好动、做事没有耐心完全两样,那种认真投入的神情在平常是很难看到的。

  在"爱的小屋",大龄幼儿扮演着爸爸妈妈,悉心照顾弟弟妹妹扮演的"宝宝",热情"招待客人",宝宝们也很享受爸妈的关心。就是平时在班级里一直都吵着要扮演"妈妈"的越越小朋友,在看到自己喜欢的姐姐是"妈妈",竟也心甘情愿的成了"宝宝",妈妈给她做饭,她为"妈妈"摆碗,妈妈细心地给"宝宝"塞裤子,整理衣服。宝宝依偎着妈妈,其乐融融,比同龄的区域游戏多了一份和谐,一份投入。

  能够共同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大进步。它意味着幼儿的目标意识、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大班的孩子在体验到被尊重的同时,产生自我价值感,进而形成自尊自信。小班孩子很快形成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完成了自己所能完成的最好的"社会任务"二、个体差异,分层指导混龄活动通常是小组或个别活动。因此,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了解幼儿,并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有利于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同时能增加教师与幼儿的直接接触的机会,使幼儿能更多地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进双方感情的交流,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恰当的措施给幼儿适当的帮助,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

  在小班《轱辘轱辘》主题和大班《汽车》主题相结合的一次区域活动,小班孩子只对车子的认识和开动感兴趣,专注在玩车子本身上,大班幼儿则延伸出很多新内容,如想建构公路和立交桥有些小朋友还提出要制作汽车模型,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便将各个区域打通、采用互相融合的方式,让孩子到各自需要的区去完成自己的想法,同时指导小班孩子可以开着"汽车"邀请娃娃、小动物一起到哥哥姐姐的城市去"办车展",很多孩子帮助哥哥姐姐给"汽车"涂色,几个大小孩子玩起了赛车,活动中互动非常丰富,虽然偶有小插曲急需解决,但是教师的恰当措施让每个孩子在主题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小班孩子更是体验到了很多平时很难体验的活动氛围。

  三、角色扮演,教师参与教师要积极参与混龄活动中去,以角色的身份采取建议、评价等方式影响带动幼儿的游戏,使教师的意图自然地转变为幼儿自己的意愿。适时、机智地引导游戏的进程,协调幼儿间的相互关系,不可用"你必须这样做"等命令式、控制式的语言,抑制幼儿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恰当的指导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当然随机指导很重要),并注意活动常规、语言交往、知识技能、创造性和坚持性的全方位指导,如此才能有效地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实践中,教师的角色不断的变化,特别是当活动中出现不和谐因素,教师的有效指导非常重要。在小班和大班孩子一起在区域玩时,托班的兰兰好几次把木珠扔在了地上,旁边的小姐姐帮他捡起来后不一会又倒在了地上,小姐姐在一旁老师的指引下说:"小木珠哭起来了,我们一起把它送到它妈妈家去吧!"兰兰对倒木珠一开始是觉得很好玩,看姐姐要他一起送,也就蹲下一起捡了,之后没有再扔在地上,而是一起办家家去了。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