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原因和指导方法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04月19日 12:56:33

  摘要:针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全面学习和对教育的现实过程中攻击性行为的总结和反思,分析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利用现有的师资以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环境控制,提出攻击性行为的指导方向和方法。

  一般我们将能够引起别人的对立或争斗的行为成为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对同伴采取打、咬、抓、踢、冲撞别人、扔别人东西等行为,不是亲社会行为,往往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类行为是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中常见的问题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一种行为问题。分析攻击性行为既要考虑到个人动机,又要特别考虑行为发生的背景和环境。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    观察学习     榜样     环境控制19世纪后期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强调儿童的中心地位,受此影响,我国教育也开始凸显儿童中心的理念,并将社会生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列入幼儿园课程中。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虽然是20世纪才提出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但自古就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自从有人类开始,努力的更好的养育后代,延续血脉就成为人类的传统。中国自古就将慈幼放在治国之首,并且非常重视幼儿的道德培养。因此也是非常重视养育者(主要是乳母)的德行,要求具有宽容、冷静、慈爱、智慧、温和、良善、谦恭、诚敬、谨言、慎行这十种美德。在古代就注重以德养性的慈幼教育、注重礼仪伦常的童蒙教育、注重生活文化的常识教育。虽然古代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但有着丰富的幼儿社会教育思想,社会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具体来说是指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他人和社会,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掌握与同伴、成人相互交往以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使幼儿有效的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教育。社会教育是使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过程。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伙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受惩罚、榜样、强化及环境控制的影响。一般我们将能够引起别人的对立或争斗的行为成为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对同伴采取打、咬、抓、踢、冲撞别人、扔别人东西等行为,不是亲社会行为,往往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类行为是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中常见的问题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一种行为问题。分析攻击性行为既要考虑到个人动机,又要特别考虑行为发生的背景和环境。

  本文主要是论述关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纠正方法。

  二:分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人格发展受性本能的驱动。

  他依据本能力量"力比多"将人格发展分成5个阶段。其中,"性器期"(3至6岁),这一时期儿童出于好奇,开始对自己的性器官产生兴趣,儿童常以抚摸性器官获得快感,在行为上出现性别之分,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时期的儿童都会产生与自己的异性父母有性爱关系的欲望,即产生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会通过对自己同性父母的认同,模仿和吸收相应的行为和态度,发展出相应的性别角色。所以这一阶段,对人格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解决会造成以后许多的问题行为,特别是攻击性行为。这既是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其中一个原因,也是男性儿童比女性儿童有更多的攻击性的一个原因。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是一个原因。

  1、比如电视凶杀,武打片。

  一些不健康的暴力的电视节目或动画片可能会导致儿童学习模仿,比如日本的动画片《奥特曼》。现在的孩子是在电视电脑的影响下成长的,因此广大媒体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大量研究都表明幼儿通过电影电视能够学会新的攻击方式。这种影响是广泛的,最明显的是幼儿会模仿他们看到的暴力动作,而且当暴力被"好人"执行时或攻击能达到目的时幼儿就更可能会进行模仿,甚至还可能会增加幼儿采用更多方式的攻击性行为。

  2、家庭教育是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是指在家庭互动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父母一种永恒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家庭产生的那一天起,就相应的出现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贯穿人们一生,因而又是一种终身教育,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家庭教育中处于重要位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而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家庭结构不完整,比如单亲家庭,家长担任了双重角色,双重任务,忽视了对幼儿的教育.既当爹又当妈的,既忙生活又忙工作还要带孩子,辛苦忙碌,难免心情会经常不好,所以单亲家长也会经常发火,这样导致孩子心情的郁闷,什么事情都是闷在心里,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受不了,到了幼儿园也会发泄在孩子身上.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例如孩子在幼儿园遭到别的孩子的欺负,有些家长则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他打了你,你也打他啊"。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应该加强和孩子心灵上的沟通,了解孩子,是儿童产生信任并从父母那里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法,耐心的倾听孩子的诉说,尊重孩子,不打断,对孩子的诉说要作出反应。还比如"不打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不正确教育思想。其父母在处理幼儿不良行为时,会更多地采用专制和惩罚的方式,而不是口头解释或推理.这种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别人的,所以有时候幼儿一有做不好的,家长就要打孩子,认为孩子做的不够好,辜负了自己的一片苦心。这在幼儿的心里就形成了一种攻击报复的心理,幼儿在家不能发泄就只能把这种攻击行为带到幼儿园。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