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原因和指导方法(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04月19日 12:56:33

  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也是比较好。而在专制、紧张、常有冲突的家庭中的孩子性格脾气也比较的烦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机率也较多。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抚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冷漠拒斥的家长常常会反复无常地惩罚孩子,并容许孩子表现攻击性冲动,他们更容易培养出攻击性的幼儿。他们给孩子树立了对人漠不关心的榜样。当孩子对别人表现出攻击性时,他们也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这就使孩子们的打斗行为合法化,使孩子失去控制自己攻击性冲动的锻炼机会。这些家长往往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当他们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无法忍受时,就会惩罚孩子,如打屁股,打耳光,打手心等等。这又向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原型,不但达不到控制攻击性的目的,反之却变相地暗示孩子,增强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常靠体罚来约束攻击性行为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家庭之外往往是强侵犯性的。一个受体罚的孩子他会感到自己受到伤害,因此就想采取报复措施,而实施体罚的人往往是比他强大的得多的,如果直接报复,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因此有的孩子会采取服从隐忍下来,隐藏在心里的愤怒,然后把愤怒转嫁到别的小朋友身上或物品上.如果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的增加,还会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当然了,除了家长运用体罚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外,还有些师德师风败坏的老师,也是存在着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幼儿不理解,不尊重,方式过于严厉粗暴另外,老师对学生不公平的待遇,导致学生感觉到不被老师重视,产生心理上的失衡,便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比如攻击)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而老师做出回应又恰恰强化了孩子的这种行为,还会继续以此方式来吸引老师的注意。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普遍存在教师专业素养和文化程度低的情况,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了.

  3、美国心理学家哈特普1974年把攻击性行为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工具性攻击是指幼儿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它的本身不是为了给受害者造成伤害,只是把攻击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用来达到伤害以外的目的,比如获得某一物品。敌意性攻击是以人为指向的,其根本目的就是打人、伤害别人(可以是口头的,也可是是身体的,或者是破坏他人的工作或财产)。同样的外显行为依赖于情境分为敌意性攻击或工具性攻击。比如一个幼儿抢夺另一个幼儿的玩具而产生了攻击行为就是工具性攻击。如果直接对另一个幼儿攻击就是敌意性攻击。这种分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在现实中这两种攻击并不是很好区分。因为一些敌意性攻击具有工具性攻击的功能,而一些工具性攻击表现出敌意性攻击的愤怒。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学前期的幼儿处在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是一种朴素的利己主义,判定某一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比如一个幼儿甲不小心撞了另一个幼儿乙,那么乙有可能就会出现打甲一下还回来。根据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和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因此,我们教师对待问题时,不应该过多的关注幼儿攻击行为的本身,而是应该关注幼儿的动机和采用方式的适当性。

  三:攻击性行为的指导方法综上所述,无论是电视媒介,家庭教育方式或者是学校老师的教育方法,其最主要的影响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榜样、强化、环境控制以及认知特点。据此,提出以下几种指道方法.

  1、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攻击性行为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班杜拉认为,在社会学习过程中,人不是消极地接受外在刺激,而是经过一系列的主动加工,对外在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这种学习过程并非直截了当的完成,而是要经过注意榜样的行为特征,在头脑中组织和编码所观察到的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再现出所观察到的行为方式,对这种行为方式进行各种各样的强化等过程来实现。其中强化不仅包括外部强化,还包括自我强化和替代强化。替代强化即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

  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证明,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班杜拉在一个经典实验研究中,将3--6岁的儿童分成三组,显让他们观看一个成年男子(即榜样)对大小如成人一样的充气玩偶进行攻击、大声吼叫或拳打脚踢。然后,让第一组儿童看到"榜样"攻击玩偶后受到另一成人的表扬和奖励;让第二组儿童看到"榜样"攻击玩偶后受到另一成人的惩罚;第三组儿童则只看到"表扬"攻击玩偶。之后,把这些儿童一个个单独领到一个房间里去,房间里放着各种玩具,其中包括玩偶。对儿童的行为观察表明,第一组儿童产生较多的攻击性行为,第二组则比第三组显示更少的攻击性行为。实际上,三组儿童都学会了攻击性行为,但由于不同的替代强化和替代惩罚,使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表现或不表现出与榜样相似的行为。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中替代强化替代惩罚是非常重要的。强化在塑造行为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在观察学习中的由于重要作用,因此,给学生呈现榜样时,应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特点,尽量和孩子相似,使幼儿产生可接近感,避免产生高不可攀或望尘莫及之感。另外,给学生呈现受人尊敬、地位较高、能力较强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这样的榜样具有感染力和可信性,使幼儿产生情感共鸣,榜样本身也容易成为学生向往、追随的对象,激发幼儿产生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这样的榜样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