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在歌唱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几点注意(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05月31日 11:56:04

  第二,在歌唱活动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往往认为只有当幼儿把歌曲全部学会后我们才能把游戏加入其中,让幼儿边唱边玩,可以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与记忆。但这时歌曲就会成为我们游戏的一个背景音乐,并不能达到教学游戏化的目标,也无法将游戏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到底应在活动的何时加入游戏呢,我们做如下讨论:

  一、 根据不同的歌曲选择不同时间导入游戏

  <一>从开始处导入游戏:比如歌曲《石头、剪刀、不》《伦敦大桥倒塌了》等歌曲,这类歌曲朗朗上口,并在演唱中十分具有会楔形,让幼儿听到音乐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所以针对这类音乐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教师边唱歌曲边带大家做简单的游戏动作,歌曲唱完后,某个或某些以某种方式与音乐结束发生关系的人需要被"罚"做一些特别的事情》。如追跑或表演或担任下一任单独表演者。待幼儿熟悉游戏规则时,可两两为一组进行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就需要幼儿间的合作,比如他们演唱速度的一致,对游戏反应速度的一致都需要同伴间培养一定的默契程度才可完成。在这一过程中让幼儿自由选择玩伴,自由分组,也可在《找一个朋友碰一碰》中临时组合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虽然学唱歌曲并不会被认为比活得游戏快乐更重要,但学会歌曲已不是问题。

  <二>从中间处插入游戏:在音乐游戏中我们常用到的游戏方式是"点兵点将"

  法。如歌曲《小老鼠打电话》,我们将游戏从中间插入,活动的过程如一般常规歌曲教授过程,从范唱和讲解进入。然后专门学唱拨打电话号码的乐句,用"点兵点将的模式,点到谁,谁来扮演猫,后面大家一起扮演猫来拜访老师的情景。最后老师再独唱"原来是号码搞错了"。在最后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完整演唱并带领幼儿完整表演和游戏,教师只强调幼儿努力唱清楚拨电话号码的乐句,其它乐句任由幼儿模唱,这一活动过程恰恰体现了幼儿与老师之间的配合与合作,既增强了活动的游戏性,又很好的帮助幼儿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并解决了歌曲中的重难点。

  再如歌曲《调皮的唐老鸭》的游戏方式是"接龙"。教师先范唱歌曲,幼儿聆听,感知歌曲的特点。需要幼儿接龙的地方,先由老师教唱再由幼儿独立完成。待幼儿掌握了整首歌曲的演唱方式,可将幼儿分组进行对唱,增强幼儿将的合作,让幼儿在合作游戏中体会快乐。

  <三>在结束处插入游戏:许多幼儿同教师已经比较熟悉的传统音乐游戏,真正被看做游戏的部分都是在歌曲结束处插入的。如《秋天》这个游戏,在结束处玩扫落叶,烧枯叶的游戏;《堆雪人》则在结束后玩冰雪融化的游戏。《狼和小羊》、《网小鱼》等都几乎清一色地在歌曲唱完后安排清一色的追逐与逃跑,寻找与躲藏的游戏情结。在歌曲《买菜》中,在最后加入了游戏"抢椅子"在这一环节中很好的解决了歌曲中的重难点,加强了游戏性。

  二、创设情境,将游戏贯穿于歌曲始终

  如音乐游戏《小黄鸭》挖掘了音乐中可"玩"的点,并进行了细致的设计。这个歌曲很适合孩子有智慧的玩水,将参与性的歌唱与有节奏、有角色的玩水相融合。教师在活动开始就为幼儿创设了游戏情境,将小鸭子分组进行比赛。在后面的过程中始终将"比赛"贯穿与其中,使幼儿不知不觉的学会了歌曲并乐在其中。

  再如歌曲《泼水歌》,这首歌曲曲调好听,曲风十分活泼,但由于是叙事性的歌曲,歌词部分较难掌握,所以在活动的开始我就以游戏导入,将歌曲变成一个小故事,在故事中让幼儿来表演。最后加入旋律幼儿很自然的能够将歌曲演唱出来,并能够分角色表演。幼儿两人为一组,自己分配角色,划分演唱乐句,很好的表演唱出了这首歌曲,并在这种合作演唱中体会到了比独自演唱更大的乐趣。

  经过不同的尝试我发现幼儿更热衷于游戏了,他们由最初的设定游戏,逐步能够自己根据歌曲创编游戏。在学唱新歌曲时,他们会自然的融入自己创编的动作与同伴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已经能够自己分配角色,或自己选出一个小指挥来领导大家来游戏,并能够很好的遵守游戏规则。游戏与合作是分不开的,有游戏的地方就一定有合作,所以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再将游戏与音乐相结合,就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长期培养,幼儿一定能有很大的进步。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