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开放区域活动,鼓励幼儿讲得更好《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较为统一的集体活动或稍有层次的小组活动都不能为他们提供最适宜的语言操作机会。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处于隐性地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都要运用语言。所以我们注重为幼儿提供适合的、感兴趣的区域材料,让幼儿在自由选择、自由操作、自由探索中获得发展,区域活动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给了幼儿一个属于自己的、没有压力的、轻松愉快的语言运用和语言创造的空间,弥补了正规性语言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打破了各领域的界限,在合作、交流、操作过程相应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从而也进一步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如,在开展《可爱的动物》主题时,我们在"科学区"提供了西瓜虫、蜗牛、蚂蚁、蚯蚓、蝴蝶等小昆虫的图片、标本和实物,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仔细观察着它们的外形,我们及时引导幼儿用语言来描述,有的说:"西瓜虫能把身体卷起来,就象一个西瓜。"有的说:"蜗牛的身体很软,背上有壳,它能把身体藏到壳里。"有的说:"蚯蚓生活在泥土里,它的身体黑黑的。"还有的说:"蚂蚁爬得很快,而且经常会有很多蚂蚁一起出来找东西吃。"……后来,幼儿还把自己家中的小动物带到了幼儿园,我们把那些小动物都放到了"自然区",鼓励他们每天去看看它们,给它们喂实物,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再如,我们在"语言区"投放了一个塑料泡沫制成的电视机,并且屏幕可转动,变换画面,幼儿都争着去当节目主持人;在"表演区"我们与幼儿一起制作了指偶,鼓励幼儿把有意识的语言教学用幼儿无意识的方式、感兴趣的方式表演出来,边演边讲。
总之,幼儿在做每一项工作时,都是边操作边讲,相应地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大部分幼儿讲得越来越好,幼儿讲的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五、与家长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家庭是幼儿获得和发展言语能力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语言教师。我们是农村幼儿园,我们的幼儿和城市里的幼儿相比,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相对差些,往往出现想说又说不出来的现象,而家长又不够重视。所以,我们向家长提出了我们的想法,希望家长共同配合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要求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看电视,一起玩,一起学习,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主动与孩子交谈,并且节假日尽可能地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探索。我们告诉家长:多观察了才能扩大幼儿眼界,从而增长知识,也才能丰富幼儿语言的内容,幼儿说起话来就会"言之有物"。许多家长都乐意地接受了,他们会带孩子经常逛书店、商场和公园,走进大自然,幼儿的语言水平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
每一位教师、每一个跟儿童有接触的人,都是在进行语言教学,幼儿的一切活动,幼儿在每时每刻,也都是在上语言课,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及时鼓励引导幼儿,让他们越来越想讲,越来越爱讲,多渠道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