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庭关系的不谐家庭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联系和作用之中,因此.,家庭内部也就交织着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所谓家庭关系是家庭成员之间依自身的角色,在共同生活中的人际互动或联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⑥。目前,在家庭关系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夫妻关系不和谐。由于夫妻双方婚前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之中,其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的不同造成个性品质、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加之婚后夫妻双方要面对许多现实问题,使得夫妻双方关系不谐。(2)亲子关系不和谐。子女独立意识增强,表现为"摆脱依附,力求独立"孩子不断成长,会要求获得自己在家庭中的独立自主地位,以及其他成员对自己的尊重,任何对他们的溺爱、包办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反抗。然而父母对孩子的本质缺乏了解,并将自己的愿望、要求强加于孩子,这会阻碍子女独立性的发展。(3)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指一个家庭成员对另一个家庭成员所施与的暴力伤害。这种暴力伤害表现为肉体上、心理上以及性方面的伤害⑦。家庭暴力可以是丈夫对妻子的伤害,可以是妻子对丈夫的伤害;也可以是父母对子女的伤害,也可以是成年子女对父母的伤害;还可以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暴力伤害。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在家庭暴力的诸多形式中,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的暴力形式较为普遍。在我国的家庭中对孩子施以暴力伤害,主要是打骂孩子。由此可见我国家庭关系不谐程度还很高。
三、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的表现(一).家庭结构小型化、分裂化。
1.独生子女家庭比重日益增大。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成长会有以下表现:(1) 父辈的溺爱娇宠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2)对"独苗苗"百般袒护,不愿约束孩子,早期难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易使孩子任性骄横(3)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造成社会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3)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工作,易于形成依赖性。(4)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时间家长望子成龙,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时间,会产生厌学情绪。
2."分裂化家庭"数量明显增多。"分裂化家庭"中孩子成长会有以下表现:(1)自卑心理。孩子不能像其他健全家庭一样享受应有的家庭温暖,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他人的长处与优势不满,嫉妒仇人。 (2) 逆反心理。孩子对所处的分裂家庭环境不能理解,从而逆反心理。(3)封闭心理。对父母离异不能接受,从而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欲望掩盖起来,内心封闭,行为怪癖,为人孤独,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厌恶他人,仇视他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
(二)家庭经济改善、贫富性1.家庭经济总体上是有所改善的。随着家庭经济的改善,家长们放松了对孩子艰苦朴素精神的培养,无视孩子的一些浪费现象,对孩子的物资提供也相当大方,全力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一些不合理要求,甚至诱导孩子养成攀比心理,占有心理。
2.贫富差距扩大化。收入差距过大,财富过于集中,出现了"贫二代"与"富二代"现象。"富二代"的孩子,金钱方面不愁,往往大肆地挥霍,同时无视其他人,危机意识也很差。"贫二代"的孩子,金钱方面自然缺少,不敢去面对他人,原有的自卑心理扩大,同时自我封闭,心理压力增加,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三)父母受教育程度提高按理说父母受教育程度提高,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情况却不是这么乐观。父母受教育越多,其职业收入也就可能越高,其家庭经济条件也就越好,那么比起那些还要为家庭经济不能满足基本生活要求的父母,这么父母对于享受生活方面的要求也会更高,父母极大的要求自我享受,往往会忽视对孩子成长应有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可能把因享受面携带的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如赌博传染给孩子,对孩子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四)家庭关系的不谐不和谐的家庭容易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尤其使孩子养成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1.生理发育。不和谐的家庭,特别是"分离化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孩子的生活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易出现在饮食上,一些家庭食物构成单调,能将就则将就,在孩子身体发育的高峰时期,由于缺乏正常的饮食和足够的营养,势必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心理健康。家庭的不和谐,多数会造成孩子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一些孩子因家庭不和谐而被忽视,少言寡语,性格孤僻,对他人、社会都极端冷漠,缺乏责任感,很难与人友好相处,同时消极情绪往往多于积极情绪。有案例显示:某男生,15岁,父母离异。由于缺乏父母正常的关爱,该男孩在小学5、6年级时就开始接触网络。上初中后开始迷恋网络游戏,经常在网吧通宵玩游戏,虽然还在上学,但学习成绩很差。通过访谈我们发现,该男生很内向、孤僻、有比较明显的自卑心理。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