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从“暴力娃”到“和谐娃”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08月04日 10:34:02

  ——消除托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之我见摘要: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最早的攻击性行为一般在两岁末开始表现出来。那如何将孩子的这一内在的攻击倾向,扼杀在萌芽初始状态,并转化为积极的内在意志品质呢?本文通过易频繁出现攻击性行为,就需要得到成人的关注,教师与家长应经常联系,必须重视并运用各种方法预防和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关键词  托班幼儿  攻击性行为     家园合作引言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随着生理等各方面的发展,这种攻击倾向会变成人心理中的积极成分,如坚忍性、毅力、意志品质等;如果这种攻击倾向指向伤害他人,那么这种攻击性就是有害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指主体的需要受挫折时出于敌意对客体实施的伤害性行为。是宝宝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推人、咬人、拽人、言语攻击、骂人(来自百度搜索)。儿童最早的攻击性行为一般在两岁末开始表现出来。托班新生刚入园时,由于对周围的环境缺乏安全感,情绪极不稳定,所以从托班开始,便伴随着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人东西……被打、被骂、被推、被踢、被抢一系列的问题事件。这都是因为托班孩子“先做后说、手比嘴快”这一年龄特点造成的。那么如何在孩子的这一关键期进行正确引导,让孩子的这种先天的攻击倾向,转化成为心理中的积极成分,降低甚至消除孩子的一些消极的攻击性行为呢?本人凭借多年带托班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因及应对措施:

  一、攻击性行为的种类:

  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敌意的攻击和工具性的攻击。敌意攻击是故意伤害别人的行为,工具性的攻击是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伤害他人的行为。目前,托班幼儿攻击性形式多为非攻击性行为。

  案例:(一)午餐后,教师分给每个幼儿一本书。楠楠已经拿到一本他想要的书在看了起来,但过了一会儿他就看完了,当他看到月月的书和他不一样时,马上就抢了过来,两人马上就开始挣夺,最后月月打不过身强力壮的楠楠,哭着告诉老师,老师走过来要求楠楠向月月道歉,并将玩具还给月月,楠楠才不情不愿地把玩具还给月月。

  (二)在晨间活动时,其他孩子都在安静的玩穿珠子的活动,只有楠楠一个人推着小椅子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过了一会儿,他跑到正在穿珠子的多多面前故意打了多多一下,然后马上推着小椅子跑开了,开始多多没有理他,后来他反复多次故意挑衅,多多无缘无故挨“打”,奋起“反击”,两人开始在教室里追逐打闹。最后他们在老师制止下结束。

  案例一楠楠开始抢月月的书时只是想和月月换一本书看看,但由于托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有限,他还不能够组织自己现有的词汇量来构成一些语句与同伴协商,通常只能通过蛮横的抢夺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意愿。例如:踢,打,咬来解决问题。他们的行为已有了攻击意图,但这种攻击行为并没有包含着敌意性,只是纯粹地为了得到图书而进行攻击。

  案例二楠楠是一个很活泼好动的幼儿,他一个人玩觉得孤单,想跟多多一起玩,楠楠这样做的目的为了与别人共同游戏,借助打人、推人、抓人等攻击性行为来表现自己,以引起他人注意的情况。他选择多多来和他共同游戏,因为多多也是一个比较好动的幼儿,这其中带有了很明显的针对性。

  二、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1.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托班孩子依赖性强,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但他们还不能用完整的词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只能用他们的“身体”语言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当孩子的第一次攻击性行为引起他人的注意时,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误认为这样子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

  2.自控能力差。楠楠经常在与其他幼儿意见不一时打人,每当老师一喊他的名字,他就会很主动的向他攻击的对象道歉。但老师一走开,他很快就会犯同样的错误。像楠楠这样的孩子之所以“言一不行”,他们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真正理认识成人所说的“打人是不对的”道理,即使马上主动向对方道歉,也只是为了不被老师批评。

  3. 生理因素的影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研究中指出,攻击行为在学龄前发生率最高,多见于男孩子。这是因为攻击性行为倾向与雄性激素水平相关,所以,通常男孩子比女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多,这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另外还受心理学上所讲的气质有关,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多为胆汁质性。

  4.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

  (1)环境影响。与成人相比,幼儿的行为更易受环境的影响。楠楠在幼儿园里经常会模仿一些奥特曼打怪兽的动作来攻击其他孩子。因为其家长经常在家给孩子播放这些有暴力性场面的动画片。托班幼儿年龄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但模仿学习的能力却很强,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模仿,学习了攻击性行为,增强攻击欲。因此家长因有选择的给孩子挑选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电影、电视节目,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天线宝宝》等,引导孩子在交往中要团结友爱,互相尊重。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