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从“暴力娃”到“和谐娃” (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08月04日 10:34:02

  (2)家庭环境  晨晨每当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时都会使劲打对方的脸。因为晨晨在家犯错误时其父母惩罚他的方式就是让他自己打自己的脸。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产生了事与愿违的后果。所以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应该以说服教育为主,而父母的表率作用尤其重要。

  三、家长,教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态度(一)家长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态度1.纵容型家长观点: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经常打闹的孩子竞争力强,社会适应度高,家长不必过渡管教。

  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欺负,常对孩子说“如果你在幼儿园被人家欺负时,你就狠狠的揍他。”这样易于纵容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发生。这些家长在认识上存在明显的误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更应该教育孩子学会合作,谦让。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往往让孩子产生霸道、自私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2.谦让型家长观点:打闹是不对的。一定要让孩子认错。

  当孩子在没有满足自己的愿望,情绪不好的情况下往往会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别处,与同伴发生冲突,家长在这个情况下下结论显得过于武断,不明是非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再次交往的积极性,家长应该了解整个事情的经过,作出比较客观的处理,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3.顺其自然型家长观点:打闹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必要阶段,家长不必过于干涉。

  这种家长的心态看似打度,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对于尚无判断力的孩子来说,这无异于放任自流。有的孩子可能在攻击性行为后找到快感而肆无忌惮,家长如果不及时引导并加以纠正,很容易让孩子孳生攻击性行为而难以管教。有的孩子则在攻击性行为中感到压力而逃避与他人交往。对于被欺负的幼儿而言,这种态度会使他们变得胆小怕事。家长因启发孩子自己面对问题,并教会孩子如何处理问题。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以儿童教育儿童,以儿童感化儿童”。就是指儿童在交往中互相交往,互相教育。家长应多观察孩子们的交往行为,了解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启发孩子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对方的行为,接纳对方的意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从而健康快乐的度过童年。

  (二)教师对幼儿攻击性的态度攻击性行为幼儿惹事生非,影响正常的生活和教学秩序,使得老师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解决因此产生的矛盾,故而很多老师对这样的孩子也感到头疼。有的幼儿园教师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也会给幼儿作一个错误的榜样,例如教师在别的幼儿面前大声训斥某个犯错了的幼儿,其他的幼儿看在眼里,也会有样学样。当他与别的幼儿发生冲突时,他也会对别的幼儿大声训斥。当幼儿情绪反复时,我们不要急噪,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免成为幼儿乱发脾气、乱骂人的榜样,不妨进行冷处理,待幼儿情绪稳定后,询问原因,给予适时的帮助。总之,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针对不同个性的特点孩子的需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应采取的措施心理学家认为,幼儿出现过多的攻击性行为,是为了宣泄内心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必须加以矫正。要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光靠教师的纠正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与家庭都要重视。

  1.家长方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最早的行为大多通过模仿父母或者其他家人的行为获得。而现在托班的孩子模仿能力最强,家长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这样可以减少发生冲突的机会。同时,对于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家长要加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分清是非,正确指导,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不能用体罚的方法去对待孩子,因为体罚容易造成孩子的焦虑,忧郁等精神疾病。有的孩子还会在攻击行为加上说谎,采取隐蔽的,嫁祸于人的办法来攻击对方。因此,要培养孩子健康的行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幼儿园方面:

  教师在处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时,一是,予以必要的批评,尽可能地不要让攻击者(不管他是主动攻击者,还是被动攻击者)从攻击性行为中得到任何好处,否则就是鼓励其攻击性行为;在批评时,我们注意言辞的选择,给孩子改正的机会,相信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克服行为偏差。对孩子在改正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我们给予及时的表扬。二是,对于被攻击后一味忍让的幼儿,要教会他们通过报告老师等有效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对他自己以及对攻击者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是有益的。三是,创设一些有利于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活动。如:(1)让其亲身感受。特别是托班幼儿,亲身感受最为直观。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创设好的环境中进行表演:如让爱打人的楠楠在角色中扮演被挨打的小朋友,让他亲身感受一下挨打者的心情,再让他把挨打以后的情感都表现出来。如想哭又不想哭或者是哭。通过这样的游戏让楠楠学会从挨打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让他认识到打人是不好的并学着逐渐改变自己的坏习惯。(2)情绪显示。对于托班小朋友来说,什么都喜欢模仿。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一个《心情预报》活动。虽然托班幼儿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强,但当他们拿着心情图站在“电视机”前播报心情时,兴趣非常浓厚,但我提问你今天为什么心情不好时,小朋友对自己的情感有了一次回忆,然后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讨论怎样才让他的心情变成晴天。在这活动过程中,既培养托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学会正确表达又可以增进自己与同伴之间的感情,并学会初步观察别人的情绪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减少攻击性行为。满足幼儿心理的需要和愿望。(3)奖励法。如:晨间活动时,看到楠楠玩的很投入,我感到很高兴。便有意地问:“楠楠今天想不想当好孩子。”老师,我要。“但当好孩子是有要求的,你想不想听听。”要。如果你今天在游戏或者活动时都不打人,有进步,那么好孩子就奖给你啦!可是在游戏时,楠楠为了抢玩具车差点又想挥拳头打人,我便提醒他:“有进步的孩子才能当好孩子。”楠楠听到后便努力克制住了自己,把玩具车主动给同伴玩。我还请小朋友们一起观察他,如果发现他确实有进步了,就当众表扬他,同意他当好孩子。在内心愿望的驱使和集体的约束、监督下,楠楠的表现比以往有了很大进步。同时,在集体活动中楠楠的规则意识有所增强,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也有了一定的控制。从这一事例中,我感到满足幼儿心理的需要和愿望,不仅能让他们体验到快乐,而且还能激励他们不断进步,从而削弱攻击性行为的发生。(4)同伴交往。孩子最好的朋友就是孩子,同伴间的好榜样往往能起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我帮助他“选择”朋友。在室内活动中让他们坐一起,在自由活动中让他两两结伴玩耍,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相信最终有一天会由量变到质变的。并在日常生活中,根据他平时爱活动的特点,我让他帮助小朋友摆椅子,收拾桌子,替老师拿东西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既满足了楠楠活动的需要,还有效地分散了他过于旺盛的精力,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同时让他明白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5)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要让幼儿不要用攻击性的方式去发泄情绪,教师应教给幼儿一些情绪表达的方法,如可教幼儿用语言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运动也是一种调适幼儿情绪的好方法,如拍球、扔沙包、唱歌、跳舞等。另外,我专门设计了一个“发泄角”,里面投放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布质沙包,沙包里的填充物是棉絮。幼儿可以在这个活动角内扔沙包、还可以进行拳击赛。充分满足托班幼儿情绪上的宣泄。(6)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情感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特点。要让孩子们从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对幼儿园小伙伴、老师的依恋,取消其消极的心理,还需要创造一个安静祥和的情感氛围。例如,孩子进托儿所那段时间,可放段轻柔的音乐,让孩子们一进托儿所就有一个好心情。悄悄地不经意地唱一首孩子们熟悉的歌曲,孩子也许会大声地合唱起来。《猎人和大灰狼》是小朋友最感兴趣的故事,我们两位老师配合默契,进行情景表演,“大灰狼”恶狠狠地扑向可爱的“小白兔”,孩子有点紧张了,躲在老师的怀里,“猎人”出现,举起猎枪,“叭”一声把“大灰狼”击败,“大灰狼”真的瘫倒在地。活蹦乱跳的孩子们笑了,扑进老师的怀里,原来老师也和我们一样。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来缓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7)丰富区角活动。以“我喜欢的玩具”主题为例,我设计了“我和娃娃一起玩”、“玩具我们大家玩”等活动。在活动中是有互动,通过小木偶对话、折纸、送娃娃给好朋友、讲故事、念儿歌等多种活动,让幼儿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当孩子学说“请让我玩一下好吗’这句话时,孩子会有两种反应,老师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对熟视无睹的孩子先采取冷处理,事后再解决;对懂事理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商量着玩。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有效抑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8)合作意识的培养。带领幼儿去参观中大班的晨间活动和区域活动,看看大哥哥、大姐姐们是怎么玩的。如果情况允许的话请大哥哥、大姐姐带着我们托班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们真正体验相互学习的乐趣和共同合作的快乐。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意识并消除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