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歌唱活动中的现象与策略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10日 00:29:08

  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人们一高兴就喜欢大声歌唱,在歌声中,情绪得到了愉悦,快乐也得到了升华。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对孩子细心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音乐是儿童生来喜欢的。而对于小班的很多孩子都不爱唱歌,每当音乐活动都很少听见孩子们在动情的唱,可谓对歌唱丝毫没有兴趣。小班幼儿为何对歌唱兴趣不浓呢?细细推敲,造成这种困惑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来自幼儿自身、幼儿家庭和教师这几方面。下面我就这些原因及现象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想法,与大家共勉。

  一、来自幼儿自身原因:

  现象一:小班幼儿的生理发育以及认知水平都还比较低,儿童的发声器官在整个学前期是处于生长发育状态,声带短小而且柔嫩,小班幼儿音域窄,对那些音域宽的歌曲不敢唱、不想唱,从而渐渐丧失了歌唱的兴趣,觉得唱歌没什么有趣的。

  现象二: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理解事物和语言能力也比较低,再碰到不理解的字词,经常有咬字不准的现象。如在唱歌曲《春天》时,有好多幼儿把歌曲中的“花”一字唱成“发”字,将“花儿都开了”唱成“发儿都开了”。

  现象三:由于幼儿自身的及遗传的关系,在和孩子的接触中经常会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缺乏音乐细胞,对歌唱毫无兴趣,无论如何引导,就是“闭口不唱”!这样的现象也十分常见。

  综合上述现象,谈谈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与对策。

  对策:

  (一)有所选择的给幼儿提供合适音域段的歌曲。小班幼儿已经开始有了想要唱好歌曲的意识,那么对于声域范围还较小的小班幼儿来说,选择曲调适宜的歌曲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必要的。小班幼儿的歌曲音域选择应在3-4度之间,这样幼儿才能发出较为优美的声音,幼儿期选择正确的音准、音域对于培养孩子美好的音域、嗓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二、来自教师赋予的原因:对于小班怎样激发小班幼儿的歌唱兴趣,让幼儿去体验音乐、感知音乐,从而避免老师在音乐教学中避免一人唱“独角戏”的现象呢!

  现象一:在一次同事执教《小小蛋而把门开》的歌唱活动时,活动前他做了一个精美的立体蛋,并把小鸡放在蛋里,活动中他又结合夸张的表情和敲门的形式,开出了一只小鸡,孩子们立马被这个生动而有趣的场景吸引住了,通过看精美的图片,孩子一下子理解了歌曲内容,因此对后面的歌曲学唱显得更有趣了。

  现象二: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歌唱活动时,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歌曲内容掌握上,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常常可以看到老师教得累、孩子们学得累的现象,这些教师使孩子们在“被动的服从和模仿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在目前幼儿园歌唱教学中这样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样的现象令人担忧。

  现象三: 教师自身的素质影响了歌唱活动的开展。歌唱需要一定的技能,幼儿园的歌唱活动不是人人都可以进行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及素养。在歌唱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教师自己歌唱时声音与情感的表达就不准确,给孩子提供了错误的示范;有的教师缺乏对歌曲作品的领悟力,分析不到位,影响了幼儿对歌曲的感受体验与表现;还有的教师缺乏有效的语言指导,缺乏创造性的教育策略,使得教学枯燥、缺乏情趣,难以调动幼儿歌唱的兴趣。

  现象四:在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中,有种现象十分普遍。教师在组织孩子进行学唱仍然没有突破传统的学唱的程序,仍旧是幼儿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的跟唱,前几遍幼儿或许还坐得住,后几遍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就按耐不住了,不是跟旁边的孩子聊天就是一个人各管各做自己的事。幼儿对这样的歌唱毫无兴趣。

  对策:

  (一)创设音乐教学环境。环境是艺术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有时是艺术活动的起始,有时是艺术活动的延伸。为了让幼儿对教学活动有所了解,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将所学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也不失为一大良策。通过音乐环境的创设提高小班幼儿的歌唱兴趣,主要有: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