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多元化的表现。教师要多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避免仅为幼儿创设演唱歌曲的机会,还要注重为幼儿创设技能表现、情感表现、态度表现、创造力表现等多元的表现空间,让幼儿身上所获得的一切音乐感受、情感、理解和想象,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四)建立愉快和谐的活动气氛,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上好小班的音乐活动。在音乐活动教学中,根据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通过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具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及动作,诱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我在多年的歌唱教学实践中探索了开展几种激趣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图画激趣法。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其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作为教师应该开动脑筋,制作出一些形象直观的图画、头饰等,幼儿便会很快地被形象直观、精美的图画所吸引,从而增强学习歌曲的兴趣。如《大猫和小猫》、《大皮球》等等幼儿较容易接受。如果我们挖掘音乐中美的因素,制作因此在小班歌唱教学中很多都少不了图谱。在歌唱活动中教师生动的语言、夸张的语气、自身形象的改变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来自家长的原因:
现象一:家长不经意的批评、指责,使幼儿对唱歌丧失自信心。孩子们高兴时,会哼哼唧唧唱一些你不懂的歌曲。这时,家长也许会鄙夷孩子们的表现,常偶然间会说:“你唱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其实,他们忽视了孩子们心中的感受,就因为他们的这样一句话,打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也扼杀了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孩子有压抑,害怕自己唱错,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敢唱了。
现象二:家庭音乐氛围不浓厚。据了解,大部分家长工作较忙,因此将工作之余的时间用于做家务、看电视来打发的。很少有家长在工作之余陪孩子,对于有意识的给孩子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更是少之又少,一般家长下班后,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到家中,便忙着给烧菜、做饭,根本没有时间陪孩子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者请孩子表演等。
现象三:家长对幼儿歌唱不重视。在与老师和家长的交谈中,了解有一部分家长觉得歌唱没有念儿歌、讲故事来的重要,曾听见过一位家长说“××不会唱歌像我了,随便他了,只要会讲故事、爱看书就行了”。
对策:
(一)家庭业余生活内容有待丰富: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建议家长通过多种形式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比如带孩子观看各种文艺演出;在孩子睡觉、进餐时给孩子播放轻音乐;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
(二)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通过网站及平时的交谈使家长了解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走出家庭音乐教育的误区。
(三)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增:幼儿的一半时间是在家中与父母一起度过的。为使幼儿在园的教育得到延续,家庭也应拥有一个音乐化的氛围。我们帮助家长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特点、幼儿喜爱的乐曲让幼儿在家中倾听,并向幼儿提出要求,让他们向父母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理解,请父母做一些现实情况记录,以此来营造一个美而甜蜜的家庭氛围。
歌唱教学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明,绝非三下两下就能成就的。总之,歌唱活动一定要体现幼儿教育生动活泼的特点,让幼儿充分游戏、参与环境、大胆想象、善于表现,从而乐唱、勤唱、善唱、敢唱,让歌唱活动能够真正生动活泼的开展,让幼儿展开喉咙,放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