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歌唱活动中的现象与策略(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10日 00:29:08

  1、在美妙的欣赏天地中,诱发孩子倾听音乐的兴趣。

  小班幼儿年龄小,接受能力却不弱,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教师可将音乐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尽量让孩子多与音乐“拉拉手”。比如:在来园、离园时播放愉快、轻松的乐曲;在午餐、喝豆浆、吃水果餐时让幼儿听一些优美、舒缓的乐曲,有助于幼儿心情愉快、增加食欲;乐曲的内容也可以是老师教过的。这样一来,既减少幼儿集体等待的时间,又让幼儿生活在音乐当中,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音乐,从而诱发孩子倾听音乐的兴趣。

  2、在充满魅力的墙饰天地中,激发幼儿学唱歌的兴趣。

  墙饰是幼儿天天看到的和接触到的,为幼儿创设一个美观而又新颖的墙饰天地,能激发幼儿的唱歌欲望。教师可将图谱或图片的形式提前或延后张贴在班级墙饰中,如提前张贴有助于幼儿对歌词的提早理解,延后张贴则有助于幼儿对歌曲的巩固。但要注意的是:图谱的内容动态夸张,色彩丰富的,满足小班幼儿的视觉感受。

  (二)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活动教材

  1、内容与文字具有童趣并易于记忆和理解

  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理解事物和语言的能力也比较低,所以所选歌词的内容和语词、语法应首先能为儿童理解,否则,就很难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其次,歌词的内容、形象应是幼儿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如:动物、植物、自然现象、交通工具、家庭环境等等。第三,歌词的结构应是简单、多重复的。如歌曲《小乌龟》,小小乌龟爬山坡,嗨嗨哟,嗨嗨哟,带着面包和糖果,嗨嗨嗨嗨哟。这首短小而生动的歌曲则把小乌龟的动作特征“慢”很形象的传达给了幼儿,并且重复“嗨嗨哟”幼儿可以很轻易的就记下该歌曲。

  2、歌词形式与内容应便于用动作表现

  幼儿的活动总体上是不分化的,无论是说话还是歌唱,都常常有动作相伴随,而且幼儿尚处在语言学习的早期阶段,以动作来辅助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心里需要。因此,如果所选歌词本身比较适宜用动作表现,则歌曲便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与喜爱。

  (三)优化歌唱活动中的每一环节。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善于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歌唱活动,并不断优化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提高歌唱活动的质量,促进孩子多方面发展,从而提升孩子的歌唱兴趣。

  1、多手段的切入。学习一首新歌,有多种方法开始进行切入。比如,《头发、肩膀、膝盖、脚》可以从玩游戏开始;《小羊过生日》可以从讲故事开始;《秋天多美好》可以从学习副歌开始……任何手段都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创造和采用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用一种,也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2、多形式的练习。在幼儿进行练习、巩固的时候,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况,及时总结,并在音准、节奏、感情处理、速度和力度等方面对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小组、集体相结合,既可以预防孩子歌唱疲劳,又可以使孩子养成注意倾听他人习惯,同时满足了幼儿独立表现的愿望,又体验到分工合作快乐。

  3、多情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情趣激发很重要。教师要善于用语言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创设适宜的情境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积极表现、快乐体验,使歌唱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快乐有趣。比如在小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歌唱中,我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快乐情绪唱给墙上的小动物听,特别符合小班孩子年龄特点和好表现的心理,他们唱给小猫听后,还要唱给小老鼠听,唱给小老鼠听后,又要唱给山羊听,唱给山羊听后,还要唱给小小娃娃听……个个兴趣盎然,充满了童真童趣。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