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21世纪教育行动纲领》所提出的重要任务,作为美育范畴的舞蹈教育便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五一节,因为它是通过美的形象和愉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开发幼儿形象思维、想象力、观察力、发明力,使幼儿身心两方面同时受到教育,其教育功能也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所谓舞蹈,就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示手段的人体艺术动作,它可以表示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幼儿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官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声音、色彩、形状、动态),同时,他们也因感受而发生情感表达的愿望,而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自身的动作、表情来表示。
幼儿舞蹈分自娱性与扮演性两大类。自娱性舞蹈的形式有律动、歌扮演、集体舞等,形式比较自由,动作较为简单,是全体幼儿都可以参与的生活舞蹈,扮演性舞蹈是指由少数幼儿衣着指定的服装在舞台上扮演的有主题的舞蹈。
一、舞蹈是幼儿释放情感的平台
幼儿舞蹈不只贴近幼儿的生活,而且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心理牲,充溢人间真、善、美的生活故事和色彩斑斓的审美情操,给幼儿一种强烈的新奇感、诱惑感和亲近感,从而为幼儿带来了快乐和表示欲。
杨浦区本溪路幼儿园三年来坚持开展每月一次的"活动大舞台",在认知性的"民族大团结"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民族舞扮演以和幼儿的参与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和着装;在情感性的"我爱我家"活动中,幼儿通过扮演"爸爸身手大"来感受家庭的温馨;在娱乐性的"我们的身体"活动中,幼儿开心地跳着"滑稽脚先生"来享受着快乐的心情。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深受幼儿和家长的欢迎,成为了幼儿每月期盼的一天。浦东新区小螺号幼儿园和东波幼儿园、黄浦区顾家弄幼儿园等在六一节或幼儿园艺术节上组织幼儿衣着各种服装欢快地载歌载舞,家长的热情参与使舞蹈艺术的魅力更加绚烂,幼儿展示自我的欲望得到了满足。
可见,舞蹈作为幼儿形体艺术的教育内容具有奠基性,有助于幼儿心态的平衡和情感的释放。
二、舞蹈是培育幼儿多元智能的沃土
教育家沃尔特·特里说:"对身体来说,舞蹈可以强身健体,纠正错误姿态,调整肌肉,加强动作的准确性。在情感方面,舞蹈对幼儿适应团体活动、接受指令、遵守纪律都有协商,对幼儿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跳舞除了身体和情感并用,显然还要精神集中。假如要身体依照规定的形式舞动,一定要提高警觉;训练有素,敏捷过人。"的确,幼儿园舞蹈教育对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发明力,促进其多元智能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幼儿天性好动,善于模仿,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而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幼儿舞蹈形象具体,动作活泼,对幼儿来说,舞蹈就像是一种游戏、一种趣味、一种表示,在这种表示中,幼儿获得了美的享受,获得了想象的快感,获得了发明的愉悦。
每个幼儿都孕育着发明力的种子。杨浦区艺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舞蹈创编能力培养的胜利例子充分体现了幼儿惊人的创作天赋。如创编的"小花狗"舞蹈,幼儿仰卧在地,双脚交叉向上,形成了"小草和花";两手撑地背一躬,形成"大山"; 两手捂耳,屁股一翘扮作"小狗"在看家。在一次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观摩会上,各地幼儿园展示了音乐舞蹈创编教育的精彩一幕。如在律动"包饺子"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尽情地发挥着自身的想象力,有的幼儿平躺在地面上做成饺子破馅的样子;有的蹦蹦跳跳或在地面上打滚扮作饺子煮开后翻滚的样子,显得非常可爱。集体舞"游戏"要求幼儿跟着教师的口令做动作造型。刚开始,大家手拉着手转圈子,当教师发出"拍拍手、肩对肩、脚对脚、头顶头、膝盖对膝盖"等口令时,幼儿要两人一对即时做动作,因此,站着做的,坐着做的,抱着做的,五花八门。舞蹈发挥了每个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互助能力,锻炼了幼儿的应变能力,也促进了幼儿间的合作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