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舞蹈基础教程东北秧歌舞蹈基本动作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7月01日 14:29:02

  一、舞蹈课的设计因素1.课题: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了解东北秧歌舞蹈的风格特点。

  2.课型:新授课3.指导思想:通过观赏音像资料和教师的口传身授,让学生掌握东北秧歌最基本的体态、动律、步法及手绢花的动作,熟悉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音乐、动作特点,并分析与东北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着怎样的联系,能与山东秧歌进行区分。激发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编创练习。

  4.教学分组:自然分组、递进分组相结合。

  5.组织形式的变化:

  场地布置:

  二、创新:

  1.用多媒体影像引导练习法做课前准备练习。

  2.应用"分层次"教学法。

  3.根据舞蹈教学的特点采用多途径的反馈,加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在大脑中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促进舞蹈动作的练习。

  电视录音机老师××××学生××××××××××××××××××××××××注:目标层次一览表中ABC分别代表三个层次A为基础好的学生B为中等学生C为较差的学生。

  《舞蹈》(基础版)结构时间教学内容、导学过程设计及意图教学要求课前准备2分钟40分钟2分钟一、组织教学1.课代表组织站队,检查人数。

  2.教师组织上课。

  3.师生问好。

  二、课前准备(课课练)1.热身训练2.抬腿训练的动作3.踢腿训练的动作4.腰跨训练的动作三、导入新课师问:根据所了解的东北秧歌,说出东北秧歌最突出的风格特点?

  生答: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是"艮劲"、"俏劲""稳劲"、"韧劲"、"美劲"。

  教法:课代表组织队伍(如上图)由课代表领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多媒体影像引导练习法。

  老师指导学生用脚背的力量带动腿部运动。

  还原是要有控制力。

  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东北秧歌的了解。

  要求:注意力集中,队伍整齐肃静,表情体态要美。

  1.要求①必须按节奏练习动作。

  ②尽力模仿动作做。允许错,不许停。

  ③要有表情,抬头挺胸收腹提臀。

  2.要求①收腹,收臀,呼吸顺畅。

  ②体会腿部肌肉的延伸和控制。

  ③后抬时。要注意腹、背肌和臀大肌的用力。

  3.要求①收腹、收臀,呼吸顺畅②体会腿部肌肉的延伸和控制③旁踢腿时,跨关节要打开④用脚背的力量带动腿部运动4.要求①收腹,收臀,呼吸顺畅。

  ②腰部肌肉尽可能的拉伸和扭转。

  通过图片,感受东北秧歌的特征与风俗。

  《舞蹈》(基础版)结构时间教学内容、导学过程设计及意图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40分钟四、讲授新课(一)基本动作1.基本体态2.基本手位3.基本脚位4.基本持巾法5.基本步伐前踢步、后踢步、侧踢步、跳踢步、走场步、十字步、碎步6.基本动律(1)上下动律(2)前后动律(3)划圆动律(二)手臂动作1.双臂花2.交替花3.里片花4.外片花5.蝴蝶花(三)鼓相一鼓:

  咚0古儿/龙咚仓//二鼓:

  咚0古儿/龙咚仓/咚.不咚/仓0//三鼓:

  咚0古儿/龙咚仓/0古儿龙咚/仓咚.不/咚仓向学生提出问题。

  找学生说出她认为的难点,在找会做的学生演示并说出动作要领,经过老师的指导,再由学生交给学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教学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统一讲解。

  明确要领,掌握要点,整体训练,分层辅导,指出学习中应避免的问题。

  重心前倾,颈部弧线上提,下颚微含,立腰提臀。

  叉腰位、胸前位、展翅位正步位、踏步位、大掖步位、小八字位全把握进、单指握巾用腰发力,经腰画下弧线上下扭动。

  发力点在腰,经腰画下弧线强后扭动。

  发力点在腰,划"8"字弧线扭动。

  双手提至胸前和体旁同时绕花。

  双手胸前交替做单臂花。

  全指握手巾,以腕为轴向里划竖"8"字绕花。

  与里片花相反双手胸前交叉绕花,经下弧线至体旁绕花。

  动作结束或情绪转换时,伴着不同的鼓点所作的各种静止姿态。

  《舞蹈》(基础版)结构时间教学内容、导学过程设计及意图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总结30分钟40分钟4分钟(四)动作短句1.动律短句①-8压脚后跟,先右起的上下动律两次。

  ②-8加快一倍重复以上。

  ③-8上右脚成前踏步,双手绕花成展翅位,划圆动律一次。

  ④-8收右脚回正步位,同时双手叉腰位,前后动律两次。

  2.前踢步短句①-8右脚先作前踢步一次,同时双臂花;反复。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