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策上的优势国家只办少量骨干幼儿园、依靠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发展学前幼儿教育的政策,既符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也符合国际上许多国家发展学前幼儿教育的作法,因此我们完全有把握说,这个政策不会改变。
当然,也许在若干年后,国家宣布将6岁儿童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实行10年制义务教育。到那时,主要依靠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幼儿园发展0--5岁学前幼儿教育的政策依然会持续下去。也就是说,随着民办幼儿园不断的规范和提升,民办幼儿园在发展学前幼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会越来越显着。
5、民办幼儿园也要试行"幼小衔接"(一)6月23日,《中国教育报》介绍了北师大冯晓霞教授在北京测试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准备情况"的部分内容。冯教授发现:以农民工子弟为主、以普通市民子弟为主、以企业经理、干部、知识分子为主的三所学校的刚入学儿童,在数学准备、语言准备、社会性准备、学习品质准备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她认为,入学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大量儿童由于家庭、社会原因,没有做好准备就跨进学校学习,不仅在很长一段时间会影响他们各自的学习模式,而且对义务教育的巩固与提高会带来巨大挑战。她建议,在国家财政有限的情况下,将幼教经费向弱势群体倾斜,同时国家应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
目前,西方国家正在或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实施向弱势群体的保育政策,提高家长的养育能力,做好入学准备,使所有的儿童能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二)6月16日,《中国教育报》介绍了前不久上海市召开的《幼儿园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长期以来,由于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脱节,使得不少幼儿入小学后不适应,甚至厌学。为此,上海市从去年秋开始,对部分一年级小学新生开展了一个月的"学习准备期"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从今年秋季开始,小学新生的"学习准备期"将在全市全面推开,同时推行"幼小衔接"活动。
"幼小衔接"将从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毕业前两个月开始,通过增加1--2节集体教学活动,让儿童感受小学生活,并且缩短每天的午睡时间,加强对课外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开始有意识的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上海市通过试点,从明年秋季开始,全市幼儿园与小学将实现"无缝对接"。同时强调必须注重趣味性和游戏性,切忌教学内容小学化、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超前化。
民办幼儿园要十分重视冯晓霞教授通过测试提出的不同群体的儿童"入学准备是有差异的"科学论断,要十分敏锐地去应对上海市通过行政手段推行"幼小衔接"对深化幼儿教育改革所起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面对这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民办幼儿园不能观望、也不能座等,更不能止步不前,要从本地、本园的实际出发,采取有力措施,逐步解决好这个问题,努力做到让在园幼儿快乐、让家长高兴、让小学满意。
6、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将成为民办幼儿园共同追求的目标(一)要研究在园幼儿家庭状况(二)要研究在园幼儿生长时代(三)要研究在园幼儿担负的社会使命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为了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为每一名儿童的一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每一名儿童一生的学习发展奠基、为每一名儿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奠基,希望大家共同携手、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组成有科研实力的团队,经过3--5年的努力,拿出一部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中国民办幼儿园教育指南》,并在其指导下,将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