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研究》模拟试卷(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9月25日 09:11:20

  4、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儿童游戏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社会化发展的历程,能够经常参与社会性游戏的孩子,就能很好地融入最初的社会关系,在与同伴的相处中获得一定的社会技能,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1)在亲子游戏中建立早期依恋关系;(2)游戏群体的社会化发展趋势,儿童的游戏社会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经历了一个从独自游戏到合作游戏的过程,这是儿童社会性日益成熟的表现;(3)游戏的"去中心化"作用:游戏促成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帮助儿童摆脱自我表现中心。

  三、应用题1、谈谈对游戏与儿童发展、学习关系的认识。

  回答要点:

  (1)游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从游戏与儿童动作发展、认知能力发展、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发展四个方面来谈(参考网上讲义中"第四讲:儿童游戏与儿童发展"这一部分的内容)。

  (2)游戏与学习的关系:有这么几种态度:对立论、同一论、相关论和统一论(参考网上讲义第三讲中"游戏与学和游戏与教"这一部分的内容)。

  2、运用创设游戏活动区的理论,设计中班游戏活动区方案(先阐述创设游戏活动区的理论,再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游戏活动区方案)(1)创设游戏活动区的理论:可参见网上讲义中关于"活动区课程与游戏"这一部分的内容,尤其是应依据活动区的目标和功能地位。

  (2)设计方案(略)模拟题三一、概念题1、童谣一种没有乐谱,无作者考证,传唱于儿童之间的口头语言游戏。

  2、宣泄说宣泄说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儿童游戏理论,它表明,游戏能排解并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引起的消极情绪。正例如,在游戏中儿童把成人打他的仇恨发泄在娃娃身上,他给娃娃打针是为了克服自己打针时的紧张。弗洛伊德称这种现象为"强迫重复"。在他看来,强迫重复是一种心理机制,它能使人应付各种创伤性事件。

  首先,游戏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因为游戏使儿童避免了现实的紧张感,所以为儿童能够发泄那些在现实中不被允许的冲动提供了安全的环境,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其次,游戏也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因为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在现实中常常受到来自成人社会的挫败,所以在儿童的生活中也常常有许多消极情绪体验,比如恐惧、伤心、愤怒、焦虑等。为了控制、排解这些体验,儿童便在游戏中通过重复那些引起消极体验的创伤性事件的某些环节,将消极的体验转嫁到同伴、娃娃或一个假想的对象身上,从被动的承受者变为主动的执行者,从而使痛苦的体验转化为愉快的体验。

  3、联合游戏这是一种由两人以上儿童一起进行的游戏,其行为的社会性仅仅是同伴交往关系,比如他们可以交换材料,可以有语言沟通,提供和接受彼此的玩具,对他人的活动表示赞赏或否定。在涉及到游戏本身的内容时,他们之间却没有共同的意愿,他们只是愿意在一起玩,而没有明确的组织分工,每个人仍然是以自己的兴趣来游戏的。

  4、多功能物品这是一种低结构材料,替代物没有明显特征可以对应于某个特定的被替代物,可以由游戏者根据需要任意取舍,当一种物品可以有多种替代对象时,则可列为多功能物品。

  5、纵向程序性安排从课程实施的内容安排上可氛围纵向的程序性安排和横向的统整性安排,纵向程序性安排往往根据学科知识点的难易之序,循序渐进地系统教学。

  6、目标导向性的活动区这种区角安排目标很明确,材料的投放方式以层层递进的目标为依据,大都是有操作的规范的材料,以高结构的为主,玩法是固定的,隐含着教育要求,教师观察和指导的着眼点是根据预设目标的达成度来进行的。

  二、问答题1、试述传统游戏的现代意义。

  回答思路:传统游戏有哪些种类或形式?对儿童发展有怎样的作用?在今天,传统游戏仍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参见网上讲义中"中国古代的儿童游戏"这一部分的内容)2、试述游戏对儿童"去自我中心化"的作用。

  学前儿童被认为是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从独自游戏到合作游戏的社会化过程,也就最集中地体现为不断地"去自我中心化"。

  首先,游戏促成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在游戏中,儿童结成了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现实的伙伴关系,游戏中的角色关系。无论哪种关系,都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是儿童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最好实践机会;游戏情节的展开过程,正是儿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使儿童能够进一步体验、感受、理解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知识经验。

  最后,游戏帮助儿童摆脱自我表现中心。玩伴关系使儿童有机会接触到同伴之间对共同的游戏背景的不同理解,产生行为或思想上的矛盾冲突,这就迫使儿童经常进行相互之间的检查、比较、反省,在认识和理解他人的同时调整自己。游戏是有规则的,在经常受规则制约和裁判游戏行为的过程中,儿童常常会体验到成功的交往经验和失败的交往教训,从而日益理解规则、尊重规则,逐步将自己的立场让位于规则,用规则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扮演角色使儿童得到了换位思考的机会,当他扮演他人的时候,自然会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