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综合素质考试复习资料:3.2教师职业行为(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1月08日 21:29:18

  在今天。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由此,幼儿教师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创造力、想象力、应变能力就成了十分关键的问题。

  (四)工作手段的示范性

  由于幼儿的模仿性很强,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是与教师的教育影响连在一起的。在很多时候,他们通过模仿教师获得发展。因此,教师除了用自己的智慧、思想情感和道德风貌去感染孩子之外,行为的表现更应注意,不论是在正规教育活动中,还是在非正规的教育活动中都要严于律己,否则,不经意间自己的无意的不良的行为就有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这一方面是由于幼儿的辨别正误的水平比较低,另一方面,幼儿强烈的"向师性"也使他们愿意与老师一样。工作手段的示范性若应用恰当,教师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就能使幼儿受益。示范性是幼儿教师职业修养的体现。

  (五)教育效果的滞后性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周期性比较长的工作,幼儿教育的周期性更长。幼儿教师往往看不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因为待到幼儿成才时,师生往往难以相认,他们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幼儿教师常常心存忧伤,没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常有替人做嫁衣的失落。的确,幼儿教师为幼儿的成才所做的工作很多,但却没有直接地显现出来。甚至一些人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不能自怨自怜,应该正确地认识自身的工作价值,以踏实的作风,良好的心态,高水平的职业素质展示幼儿教师的风采。对教育效果滞后性的认识会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而日益理解。

  三、幼儿教师需处理的几大关系

  (一)幼儿教师与幼儿的关系

  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教育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从两个侧面来理解这一相互关系的特点。

  一个侧面是从社会大范围来看,幼儿和教师都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其相互关系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尽管幼儿年幼小,但丝毫不影响这一平等关系。这种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是幼儿园所有人际关系中首要而基本的关系,是幼儿和教师相互关系的基础。

  另一个侧面是从幼儿园小范围来看,幼儿和教师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社会保障幼儿地位和权利的责任具体化为教师的义务和职责,教师成为幼儿生存、发展、学习等权利最主要的维护者,幼儿则是被保护者:教师作为成熟的社会成员,是代表国家意志的教育者,幼儿是身心均不成熟的、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是受教育者。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和幼儿又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

  (二)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的关系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新型的家园合作关系。意味着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让幼儿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支持、强化幼儿园教育,使家长与教师,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互相接纳、融洽,互帮互长,从而实现家园合作的理想,即教育合力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1.发挥主动作用,增强信任感

  任何人际关系的相处都是互动的,是相互影响的。教师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取得家长的信任。是做好家长工作至关重要的一条。

  (1)主动介绍情况。搭建感情的桥梁

  教师与家长初次接触时,难免有生疏感。作为教师,应主动担负起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责任,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情况、幼儿在园各个方面的表现以及幼儿园最近开展的活动及要求。包括教师为解决幼儿的问题而采取的一些措施等。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理解教师的意图和方法。

  (2)主动消除顾虑。避免误会

  事实上很多家长是带着"顾虑"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还有不少家长怕得罪老师,有意见也不敢提。对此,教师要主动了解家长的顾虑,揣摩家长的心思,抓住需要沟通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开诚布公地与家长交流看法,并以实际行动及时地消除顾虑,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放心。幼儿出现意外情况要主动及时地告诉家长,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如果家长发现问题再来询问,教师就会很被动,且易发生误会。

  (3)主动沟通情况。正确对待并非合理的意见

  有个别家长对教师不够尊重,对幼儿园工作有偏见,不了解教师的工作,甚至提出一些老师无法满足的要求,对此,教师应该保持冷静的心态,主动沟通情况,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坦诚交流看法,取得家长的理解。

  2.讲究谈话的技巧方法,给家长以足够的尊重

  (1)单独提。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

  教师向家长反映情况,一般是在下午幼儿离园时,这时家长和幼儿很多,如果不注意,其他的幼儿和家长会听到他们的谈话,这时,不管教师的语气多么温和,也可能得罪家长,家长会以为你在出他的丑。有的家长可能因此迁怒于孩子,造成双方情绪上的对立。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