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主要内容:歌曲、器乐曲。
1、创设音乐的情境
创设语言情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把幼儿带入情境)利用图画、多媒体等手段再现音乐作品情境。
2、引导幼儿用动作、语言、美术等多通道方式与音乐对话。
3、以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从完整作品开始的设计
范例:大班音乐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教师出示挂图,描绘出带小兔子去花园玩耍的情境。
2、教师播放音乐,并用套在手指上的教具"兔子玩偶"在挂图上引动,以暗示音乐的节奏和结构。
3、教师邀请幼儿伸出食指,边听音乐边模仿教师运动、"指偶"的方式,以感知音乐的节奏和结构。
4、教师用创编简单韵律动作的方式继续引导幼儿感知和享受音乐。
●从作品的某个部分开始的设计
范例:大班音乐欣赏《金蛇狂舞》
1、教师描绘过新年敲锣打鼓舞龙灯的情境,并出示挂图。
2、教师利用挂图引导幼儿感知音乐中模仿锣鼓节奏的B段节奏,并教幼儿学会吟诵以该段节奏为基础创编的锣鼓模仿音响。
3、教师用录音音乐为幼儿的吟诵伴奏。
4、教师引导幼儿用手臂模仿舞龙灯的情境,配合体验A段音乐,并结合B段进行整体欣赏。
●案例分析
※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教学
(一)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价值与目标
主要体现在儿童演奏过程中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自己与同伴以及指挥等的合作与协调,以及对音乐整体音响效果的寻求、对演奏状况的把握等,从而锻炼与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自制力、合作协调能力等。
(二)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教学方法:
目前幼儿园常用的是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随时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演奏的整体音响效果,注意倾听自己的演奏与他人声部是怎样一种协调一致的关系,并注意体验整体音响在流动中不断变化的趣味性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乐趣。
1、图形谱法
2、动作谱法
3、指挥法
(三)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要求
1、选择适合的乐器和演奏方式
小班:碰铃、串铃、铃鼓、响板、沙球
中班:增加木鱼、蛙鸣筒、小锣
大班:增加三角铁、双响筒、大鼓
2、选择合适的空间安排
(四)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常规
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1)听音乐的信号整齐地将乐器从座椅下面取出或放回。
(2)乐器拿出后,不演奏时须将乐器放在腿上,不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
(3)开始演奏前,按指挥者的手势整齐地将乐器拿起,做好准备演奏的姿势。演奏结束后,按指挥者的手势将乐器放回腿上。
(4)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乐器和整理场地。
2、活动进行时的常规
(1)演奏时身体倾向指挥者,眼睛注视指挥者,积极与之交流。
(2)演奏时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
(3)演奏时注意力集中,不做与演奏无关的事情。
●案例分析
五、图谱感知音乐教学法
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过:"只要音乐是形象的,即使是不同的体裁,都能使孩子接受。"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必须运用某些方法和手段帮助幼儿去熟悉音乐,了解音乐。图谱感知音乐教学法就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图谱就是能表现音乐内容的形象的、符号的、线条的图案,根据教育内容需要分为语言图谱、动作图谱、节奏图谱。
●教学实例分析《春天里来》《毛毛虫啃苹果》
●歌唱活动中图谱的运用
大班歌曲中,有一些歌曲由于歌词的含义比较深刻,有些也不是孩子经常接触的语言,所以比较难以理解,怎样帮助孩子理解歌词、有效识记歌词显得非常重要,图谱能够在诠释歌词上给孩子们提供很多帮助。
●韵律活动中图谱的运用
韵律活动中的舞蹈作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一种体裁,如果孩子没有丰富的经验,组织起来很有难度,但如果运用了图谱加以帮助,组织起来就不那么难了。
● 音乐欣赏活动中图谱的运用
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我们所用的图谱直接影响到幼儿对作品的认识。
● 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图谱的运用
在学习节奏乐的过程中,利用图谱化解音乐节奏的难度,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活动中幼儿对音乐灵感的寻求、对演奏状况的把握、对作品的处理,分析都需要进行丰富、活跃的形象思维,图谱起到很好的作用。
教学设计要求:
一、活动名称
写明活动形式(歌唱、韵律、欣赏或打击乐)与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