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案例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的活动原则,一开始在出示操作材料后,教师便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你能把这三个杯子里的核桃、花生米和小米都装到这一个玻璃瓶里面吗?在这里,教师不给出假设,而是鼓励孩子们自己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假设,在活动中大胆"放手"操作,在亲自的试装中,探索和讨论如何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并进行记录、观察、比较和交流。
接下来,根据孩子们的实验记录结果,引导孩子们探索出成功的装瓶方法,并再次进行实验和确认。让孩子们在探究中,自己确立相关的知识经验,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更好的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都知道,有些科学经验孩子们能够悟到,但却不能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来。那么本节课我设计了简单、明了环节,来帮助幼儿明确物体间间隙的特点:在瓶中,先装核桃,因为核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花生米,这样花生米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放上小米,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给填上了,所以它们都被装进了杯子里。
在课程的最后提高难度,挑战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提问幼儿:装得满满的透明杯里,还能再装上一小杯水吗?让幼儿充分的猜想、假设后,自己再次去验证,从而进一步巩固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感知,在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这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探索规则的物体之间,在量都比较多的情况下,怎样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种方法装的更多。在结束部分,生活经验迁移我们要学会用它。学会合理整理学习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为入小学做好一定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