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发展形成的基本原理(6)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02月22日 12:22:59 

 

离开了儿童主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离开了儿童不断积极的活动,也就没有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可言,也不可能实现发展。事实证明:一个7岁儿童如果继续留在幼儿园中,他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保留幼儿的心理特点,仍以游戏为主导活动,从而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儿童及时进入小学开始正规的学习活动,能很快地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或转化。所以,我们既要重视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因,又要重视内因。儿童身心发展是主动的,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三、连续与阶段之争

 

哲学上关于宇宙万物的发展历来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发展只是数量上的增减,而且是被动地受外力的推动;一是认为发展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从渐进性的量变到跃进性的质变过程,是通过事物的对立面斗争──新旧要素的相互斗争、转化而实现的。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上也有类似的争论,即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抑或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共存。

 

(一)连续论

 

连续论者认为,发展是一个平稳而连续的过程,不断地进行量的累积。儿童的整个发展不存在阶段,儿童与成人的差别可能仅仅在于其行为的数量和复杂程度。形象地说,发展就像一个斜坡,没有特别凸显的地方(如图1-4a),当儿童在向成人迈进时,其经历的转变不大,他们的技能在同一类型上逐渐增加,即其功能重组方式与从前相同,即使有变化,也不是突然发生的。

 

 

 

1-4人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

 

行为主义学派、社会学习学派是连续论的代表,他们强调发展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认为发展是儿童习得行为不断增加的过程。其理论的核心在于儿童心理的发展只有量变,没有质变。

胎教音乐
  • 幼儿心理学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