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需要体验什么(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3日 10:47:29 

担责任的机会。孩子摔倒了,明明是自己不小心,大人却打着桌子说:“打死你,谁让你把我的儿子给碰倒了!”这样,孩子长大了,出了问题就赖别人。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负责任,就是因为爸爸妈妈把责任都承担了。现在孩子的作业写完了以后,有4个人来检查:妈妈不在,爸爸检查;爸妈不在,爷爷奶奶检查。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人给他收拾。有个孩子参加夏令营,丢了13件衣服,每件都让老师给捡回来。他妈妈事先有交代,说我们家孩子爱丢东西,老师你帮我们孩子捡着点儿。父母害怕孩子受批评,忘在家里的东西要给孩子送到学校去。孩子什么事情都不负责任:都是你干的,没我的事儿。这是最大的害处。

  童年现实之5

  为了让孩子有丰富、美好的童年,我们把他送进各种夏令营、送进各种理念和方法先进的特殊的班,甚至送到国外。在那里,孩子的生活或许会快乐、丰富,或许会有平时得不到的体验,但是,从那些特殊的环境回到现实中来时,他又需要怎样的适应过程?他从特殊环境中得到的东西,在现实中能够怎样的延伸?

  侯明:我们的教育者和我们的父母有时会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希望去设计孩子成长的道路。但实际结果往往并不能达到当初的期望。比如现在有专门的受挫夏令营,孩子去了能获得一种体验,但是他能不能把这种体验带回家庭中?我女儿在夏令营的时候,老师说她太好了,非常乐于助人,什么事情都抢着干,很会做事。但是我在家里就一点都看不出来。她的那种体验并没有和她的个性一起成长起来。

  卢珊:我们的幼儿园采用的很多教学方式和传统的幼儿园不太一样,更自由、更看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比较在意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但是到了进入小学以后,这种冲突就特别明显。在幼儿园里,每个孩子都有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机会,而在小学里,40个孩子一个班,老没有发言的机会,孩子就站起来说,为什么老不让我发言?老师就会觉得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在幼儿园里,孩子可以去干他自己喜欢的事情,老师是不太管的。这样,在小学里有的孩子和老师的矛盾就很强烈了。

  郑钢:孩子童年的体验不能与社会脱离。我们的教育确实有很多问题,而且很多问题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我的儿子在德国养成了不随地扔垃圾的习惯,因为在那里不可以这样做,但是回到国内垃圾到处都是,他就感到很困惑,因为他过去的体验和现实是脱节的。现在搞“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听着挺好,但是太“快乐”的学校,父母会把孩子转走,找留作业的学校。为什么?现在孩子挺快乐,可到了小学、中学以后怎么办?他必须考上大学才能有比较好的工作。孩子必须适应现实的社会。

  观点:我们的孩子需要体验什么?

  让孩子体验真实的生活。

  郑钢:孩子本来有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在他生活的生态环境中,该体验的都体验到了。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干预他的话,他的体验会不会有所缺失呢?

  黄鹤:体验的过程就是生活本身。你希望孩子养成什么样的品质,就让他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徐莉:童年的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