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21是双数还是单数?”
孩子们:“单数。”
老师:“刚才你们不是说单数不能数出来吗?”
丁宇聪:“这一次数完了呀!”
杨璐嘉:“因为后面只有张瑞嘉一个人了,就要数21。”
(看来,已有较多的孩子能熟练的区分出单数与双数及逢双数的方法了。)
老师:“是吗?那我们和高忻怡一起再来数一次好吗?”
孩子们:“2、4、6、8……20、21。”
(对于还没能熟练掌握逢双数的高忻怡来说,能随着同伴一起数,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她不仅多一次练习的机会,还体验了“只要多练习,我也会数的。”这对于增强她的自信是很有帮助的。)
在这个活动中,我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互动的环境,还扮演了推手的角色,让孩子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在有秩序及轻松的学习氛围互动下,使学习变得更愉快更有意义。
以上两个案例给我这样一个启示,即儿童的发展离不开“有准备的环境”。为幼儿预备一个适合的环境,提供幼儿自发性探究与自我调整的教具教材、设计多种难度不同的活动,让幼儿以自由选择的方式选择自己想要的教具、教材及活动来从事;以自己的学习步调来学习,是教师应有的义务。同时,协助孩子在环境中探索、让幼儿在轻松的活动中与环境中的物体、事件和人之间相互互动,并通过这些互动慢慢建构自己的知识,也是教师应有的义务。
教师作为环境的重要因素,将在观察、了解、评估和指导的过程中,成为儿童适时发展的“辅导者”,也可以说是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扮演“学习催化剂“的角色,帮助及支持孩子自发的活动,协助孩子探索、实验、寻求知识的方向。
就如《纲要》所指出的:教师必须尊重儿童的发展与人格,应善于利用人、事、时空等各种要素,努力创设利于儿童发展的各类环境,教师必须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了解儿童的内在需要,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在的发展的可能性,给儿童自我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