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关注儿童的同伴交往(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5年05月14日 09:08:51 

  那些有失败感、挫折感的被排斥者,他们往往会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以消极对抗的方式,和群体作对,和班级作对,和所有人作对;另一个极端就是无原则地讨好同伴,有的孩子会拿家里的钱和东西讨好同伴,有的会替别人背书包,有的甚至会替别人做帮凶。因为害怕自己总处在一种孤立、受冷落的状态,所以,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讨好别人,以摆脱自己的不利局面。

  记者:孩子们爱交朋友,然而,他们又往往不会交朋友,在他们的交往中都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呢?

  孙云晓:孩子们交友中的问题很多。据我了解,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相当多的孩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求。因为我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我们经常会做一些大型的调查。1996年,我主持过一项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个数据,80%以上的独生子女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这使我们感觉到相当惊讶。当然,这个攻击性需要是他的一种人格需要,这种攻击性需要并不一定就是打人骂人,就是暴力的。它是一种什么需要呢?就是在同伴的交往当中,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说话刻薄、伤人,而他自己觉得没伤人,就是这么想的。当他幸福的时候,他意识不到别人的痛苦;当他说一个人隐私的时候,他没有意识到这对别人有伤害。

  南方有一所学校,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班,该考数学了,同学们发现,他们班里边数学成绩最棒的那个女孩子没来考试。大家都很奇怪,她怎么没来呢。后来,老师说,她的爷爷去世了,她要在家办理丧事。学生们听到这儿,发出了一片欢呼声:她的当数学教授的爷爷死了,没人能辅导她了,大家可以超过她了。小孩们兴奋地敲桌子、跺脚。这就表现了孩子们的一种攻击性需要。我在上海采访的时候,一个当了多年班主任的老师,说到学生的攻击性时,说到了她的儿子。她的儿子矮矮的、瘦瘦的,特懂事。有一天,学生们在教室里闹腾,把她儿子挤到门后边。大家知道这个门后是个死角,进去了的人就没有地方可逃。孩子们一哄而上,使劲儿挤这个门,生生把她儿子的胳膊给折断了。这老师说起这事特别痛心。

  记者: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些攻击性需求呢?

  孙云晓:这些攻击性需求当然是有原因的。一般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第一,可每一科只有学习特棒的学生才能考第一。对一般孩子来说,这一科没戏,另一科还可能没戏。学习成绩特棒的孩子像一座座大山一样挡在普通孩子面前,无论普通的孩子怎么努力,都没法圆自己和父母的梦。所以,才会出现数学尖子的爷爷死了,她没有靠山了,孩子们发出一片欢呼声的情况。

  另外,我们发现,父母的干涉和误导也会影响孩子的同伴交往。在以往的全国大调查中,我们发现,72%的中小学生独生子女的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孩子有好朋友,甚至还有79%的父母欢迎孩子把他的好朋友带到家里来。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另外的一些事情,81%的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和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75%的父母对孩子交朋友有严格的要求,71%的父母反对孩子和一些学习不好的人交朋友。

  父母不想让孩子跟学习不好的人交朋友,而想要他们和学习好的人交朋友。可孩子们说了,他们交朋友有自己的感觉,好朋友不是按照分数来选择的,有些学习好的人不够朋友,有些没有情趣,跟他们来往感到很没劲。孩子的交往是根据性格、情趣、自我感觉来确定的。父母的这种交友态度会误导一些孩子,给他们的交友蒙上一些功利色彩,从而违背他们交友的初衷。以学习成绩划分交友范围,很容易使孩子生出一些嫉妒心理、攀比心理,对交往双方构成伤害。

  那些有暴力倾向的孩子,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他们本身多多少少都受到过一些伤害。他们被人伤害后,很容易用相同的暴力方式去报复那些伤害过他们的人。如果无力报复那些伤害他们的人,他们或许就会转移报复对象,把暴力目标对准那些无辜的比自己更弱的人。

  记者: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交友?在交友中应注意掌握哪些原则呢?

  孙云晓:孩子们在同伴交往中,一定要意识到别人的存在,一定要有同情心,善解人意,体会别人的感受和心情。父母也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感受到一个人只有在群体之中才能获得快乐。只有心中有别人,才会获得快乐。

  孩子有自己的小伙伴。小伙伴之间有小秘密。好奇心太重的父母千方百计地想要问出来,但却不知道,如果真的问出来了,孩子可能在小伙伴中就失去威信了。因为孩子的秘密很多时候意味着他们需要独立面对和承担一些责任。孩子把小伙伴间的秘密讲出来了,就使他们再次面对同伴时会面临一种尴尬的境地。父母们需知道:“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父母应允许孩子在一起说悄悄话,搞秘密活动。

  在引导独生子女学会同伴交往中,我觉得有三个原则需要提出来:

  第一个原则就是学会发现不同种类的人,尊重多元文化,不排斥人、不打击人、不用有色眼镜看人;无论别人的家庭地位如何,是富裕还是贫穷,无论彼此的种族、生活方式有何不同,只要彼此有某些相通的地方,大家就应该成为好朋友。

  第二个原则就是要引导孩子学会相互学习,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很多孩子都有这个缺陷,就是不大容易发现别人的优点,特别是小学生。比方说,你让小学生说说某个同学的缺点,大家都是话很多,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说了很多。如果你说大家想想看,他有哪些优点,大家一下就沉默了,不知道,没看见。儿童时代,眼睛特别尖,但看的都是别人的缺点,这就需要父母、老师正确引导,使他们慢慢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你只有乐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你才会善于和别人交往。

  • 同伴交往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