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幼儿常见疾病处理方法及措施(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1月07日 16:00:21

  2.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体内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1)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随同患者或携带者说话、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散布到周围的空气中,使他人受感染。空气飞沫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2)饮食传播病原体污染了食物或饮水,造成"病从口入"。如: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多由饮食传播。

  (3)虫媒传播病原体由昆虫作为媒介,进入易感者体内造成感染。如:蚊子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患者或携带者排除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了日常用品,如:衣被、毛巾、食具等,造成传播。

  (5)医源性传播医务人员在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时或实验室操作过程中造成的传播。如: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经输血造成传播。

  (6)母婴传播母亲和婴儿接触密切,一方可将疾病传染给另一方。包括胎盘传播、分娩损伤传播、哺乳传播和产后接触传播四类。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容易受这种传染病传染的人群。例如:一群未出过麻疹的幼儿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人群中某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越多,则发生该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消灭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可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若发现传染病人或怀疑传染病人,应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以预防并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及时隔离病人、接触者及怀疑传染病人,有条件的托幼园所应设隔离室。对患者必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以防止传染源的蔓延。

  2.切断传播途径要切实搞好疫源的消毒、隔离管理。在发生烈性传染病时可考虑封锁疫区。对肠道传染病要做好隔离工作,呕吐物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并加强对饮食、水源和粪便的管理。对呼吸道传染病除隔离外,还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病儿所在的班级,要进行彻底的消毒。

  3.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平时应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严格执行幼儿作息制度,让幼儿多接触阳光与空气,多参加户外活动和适宜的体育锻炼,为幼儿提供合理的营养,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保护易感者不与传染源接触,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预防接种的工作。

  二、幼儿常见的几种传染病(一)病毒性传染病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者主要传染源,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排出病毒,经过呼吸道感染其他人。此病传染性很大,四季均可流行。其特点是突然发病,迅速蔓延,患者众多,但流行过程较短,一般多流行于冬春季。

  (1)病因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症状潜伏期数小时至一二日。起病急、高热、寒战、头痛、咽痛、乏力、眼球结膜充血。个别幼儿可出现暂时性皮疹或有脑膜炎、腹泻等症状。经三五天可退热,重症约十天左右。部分幼儿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如:嗜睡、惊厥等。婴幼儿常并发中耳炎。

  (3)处理方法高热时应卧床休息。幼儿居室要有阳光,空气要新鲜。多喝开水。饮食应有营养,易消化。对高热幼儿应适当降温,采用药物降温和物理法降温。

  (4)措施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平时加强体育锻炼,让幼儿多晒太阳,多参加户外活动。衣着要适宜,天气骤变,应及时给幼儿添减衣服。冬春季不去或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避免感染。居室要定期消毒。要保持幼儿活动室、卧室的空气新鲜。

  2.麻疹麻疹是幼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患过一次麻疹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1)病因病原体为麻疹病毒。病毒存在于患儿的血液、眼和鼻分泌物及大、小便中,未患过麻疹及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幼儿,均易受感染。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