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处理方法腹部保暖;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已有脱水,无论程度轻重,均应立即送医院治疗。无脱水,可服"口服补液盐",根据袋上注明的量,倒人适量凉开水,搅匀后即可饮用。不要让腹泻的小儿挨饿。
4.措施要注意搞好饮食和环境卫生,以防感染。平时应加强体格锻炼,多做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饮食要定时定量,添加辅食时应循序渐进,不宜过多、过急。细心照顾幼儿,避免腹部着凉。当发现腹泻患儿时,应进行隔离治疗,要做好消毒工作。
(二)弱视视力不正常,且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人标准"1.0"的明显眼病,称为弱视。弱视属于儿童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弱视的治疗年龄越小(最好在学龄前),治疗效果越高,成年后则治愈无望。所以家长、幼儿园老师对此病应予以重视,以便及早发现,及时进行有效治疗。
1.病因弱视是指视力达不到正常,但查不出影响视力的明显眼病,验光配镜也不能矫正。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弱视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两眼的屈光参数差比较大,使两眼所形成的物象清晰度和大小不等,致使双眼物象不易或不能融合为一,日久形成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婴幼儿时期,由于某种原因,某只眼睛缺少光的刺激致使光刺激不能充分进入眼球,剥夺了黄斑部正常光刺激机会,形成弱视)。
2.症状视力不正常。
3.处理方法早发现,早治疗。
4.措施弱视的关键在于早发现。幼儿入园后,每学期应检查一次视力,对视力不正常,验光配镜也得不到矫正者,应进一步送医院检查。对有斜视或发现有视觉障碍表现的,如经常歪头偏脸的姿势视物的幼儿,应加强对其观察,及时通知家长,早带幼儿去医院做进一步诊断。
(三)佝偻病俗话说的软骨病在医学上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为佝偻病。这种病一般不会直接危及小儿生命,但可以使小儿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肺炎、腹泻等;此外,由于本病可以影响骨骼发育及造成骨骼同程度的畸形,所以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1.病因婴幼儿的食品中含维生素D普遍不足;加之小儿生长发育快而未及时补充;或是见阳光少;或因患呼吸道、消化道、肾脏疾病等,都可以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而发生佝偻病。本病在出生后2个月就可以开始出现症状,而在2-3岁以后就进入后遗症期,遗留下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与牙齿变。本病的防治应在新生儿期、婴儿期就开始。
2.症状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常在出生后2-5个月时渐渐出现,如烦躁不安、易惊、多汗、卤门大、出牙迟婴幼儿期可以见到肋骨串珠、胸廓畸形(如鸡胸、漏斗胸)、腹大如蛙形,以及佝偻性手镯(腕部膨大)。久坐后易发生脊柱弯曲,站立行走后下肢出现O型腿(膝内翻)或X型腿(膝外翻),重者步态不稳,左右摇摆,还可发生一处或几处骨折。
3.处理方法佝偻病患儿的体质较弱,应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多晒太阳,按医嘱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用量需遵医嘱,不可滥用。
4.措施多让幼儿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多吃新鲜蔬菜。按时加食蛋黄,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并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以及肝胆疾病,以促进机体对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四)肥胖因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相应身高标准体重的20%,即为肥胖。儿童时期的肥胖为成年后形成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埋下隐患,故应及早预防,并予以重视。
1.病因过食缺乏体育锻炼往往是发生肥胖病的主要诱因。此外,还有遗传因素,如双亲肥胖,子女易成肥胖体型。有的儿童也可因内分泌疾患导致肥胖。
2.症状肥胖患儿除体重超常外,一般表现出食欲极佳,食量大,特别是喜食淀粉类和脂肪类食物。过食、少动与肥胖成为恶性循环。智力与性发育正常。肥胖患儿行动笨拙,体型不美观,会带来种种心理问题,如常被人取笑,因而很少交朋友,产生孤独感。由于肢体不灵活,不愿参加集体游戏,产生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