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处理方法患儿应卧床休息,防止继发感染。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
(4)措施一旦发现有感染症状,应对患儿进行隔离。也可用药物预防。
2.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幼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发病最多。
(1)病因由痢疾杆菌所引起。幼儿可因患儿和带菌者的粪便,以及粪便污染的衣物、用品等,通过手、食物、水源、玩具等或经苍蝇污染食品,经口感染。人对痢疾有普遍的易感性、感染后免疫力不巩固。
(2)症状起病急,体温在39℃以上,每日大便次数10次以上,便中带黏液及脓血。恶心、呕吐、腹痛、便后有下坠的感觉。少数患儿有惊厥、昏迷、呼吸衰竭等全身中毒症状。病程超过两个月者称慢性痢疾。
(3)处理方法幼儿发热时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忌食多渣、油腻的食物或有刺激性的食物。幼儿病情好转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并注意多加强营养。卧床休息期间应遵医嘱服药。
(4)措施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洁净的变质食物的卫生习惯。做好水源及饮食卫生卫生管理,同时做好灭蝇工作,纠正幼儿吮手指的不良习惯。
3.急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眼病。以春夏季多见。
(1)病因系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染途径不外乎是手、手帕、毛巾和一般用具等将细菌病毒带入眼内。在麻疹、风疹、猩红热等病的病程中亦常见有轻重不同的结膜炎。
(2)症状起病急,常为双眼或左眼先后发病。患眼有异物感或烧灼感及轻度怕光、流泪。细菌性结膜炎一般常有脓性及粘性分泌物,早上醒来时上下眼睑被粘住,服腈怕光,疼痛,有异物感。病毒性结膜炎症状略轻,眼分泌物多为水样。一般两个星期即可痊愈。若未及时治疗,常转为慢性结膜炎。
(3)处理方法可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洗眼睛。白天点眼药水、晚上用眼药膏。
(4)措施教育幼儿不用手揉眼睛。手绢、毛巾等要专用,用后煮沸消毒。用流动水洗脸。
4.百日咳百日咳是幼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1)病因病原体为百日咳嗜血杆菌,通过咳嗽时排出的飞沫传播。患过百日咳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一生中得两次者少见。
(2)症状病初与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相似,两周后出现典型的阵发性咳嗽,表现为成串的,紧接不断的咳嗽,连续十几声至数十声。咳嗽发作时面红耳赤,两眼鼓出,眼红流泪,尤其是以夜间为频(3)处理方法良好的护理是减轻病情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减少一切引起阵发性痉挛的诱因。进食易引起呕吐,争取在呕吐完片刻再喂,一般不致再次呕吐。幼儿必须派专人守候,以免发生幼儿阵发性呼吸暂停。
(4)措施切断传染源,保护易感儿。儿童出生后应接种百日咳菌苗。
三、幼儿非传染性常见病佝偻病、肥胖、龋齿等疾病都是幼儿的常见病。幼儿抵抗力弱,容易生病。有些病若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便能很快使幼儿恢复健康,如未被及时发现,延误了治疗,就可能使小病酿成大病。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幼儿的健康状况,主要来自教师和父母的观察,了解预防常见病的有关知识,能更好的完成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发现幼儿健康的异常现象。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
(一)腹泻腹泻时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许多其他疾病的并发症。
1.病因因吃了被细菌、病毒、霉菌污染的食物,或食具被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夏秋季多见。饮食不当。多发生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腹部受凉,贪吃冷食冷饮,可引起腹泻。
2.症状腹泻症状轻的,一日泻数次至十余次,大便稀糊状或蛋花汤样,体温正常或低热,不影响食欲。腹泻严重者一日泻数次至十余次。粪便成水样,有黏液。食欲减退,伴有频繁呕吐。严重时出现高热、呼吸障碍、嗜睡和昏迷,甚至发生惊厥,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