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培养自理能力的实践尝试(一)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大多数本领都是渗透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如何促进幼儿有效地、自主地学习,吸引幼儿的兴趣是关键。儿歌独特的形式,能形象的表达并吸引幼儿兴趣。如:在幼儿学习脱衣服的过程中,我结合了儿歌《脱衣歌》:缩缩头,拉出你的乌龟壳,缩缩手,拉出你的小袖口来调动幼儿学习脱衣服的积极性;在学习叠衣服时结合了《叠衣歌》: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在学习穿衣服时又结合了儿歌《穿衣服》进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通过简短的语言归纳脱、叠、穿衣服的重点及要点,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边脱、叠、穿,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接受水平,又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较好的掌握各项技能,实现幼儿的自我管理。我班幼儿崔非凡,每次午睡脱衣服的时候,总是把衣服乱丢。学了叠衣服的儿歌后,我决定来一场叠衣服比赛。比赛中非凡虽然叠的不如其他幼儿整齐,但我还是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了他,说他好厉害、真能干,能自己一个人叠衣服了。从那以后,非凡的衣服和裤子一次比一次叠的好。老师的肯定使他看到了自我服务的成绩,进一步激发他自我服务的强烈愿望,以至于每一次叠的都比前一次好。虽然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但教师肯定的态度,鼓励性的语言,会激发幼儿的内在潜力,使幼儿主动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我能行”的意识,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
(二)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幼儿来说,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游戏。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我国着名的教育 家陈鹤琴 先生说:“小孩子是天生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一特征,我决定在游戏中尝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区角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学习活动。在区角活动中,我班开设了“超市”、“烧烤”、“医院”、“娃娃家”、“大舞台”等角色游戏区。而“娃娃家”是最能让幼儿提高自理能力的游戏之一,我便经常以客人的身份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提醒“爸爸”“妈妈”给娃娃穿衣服,不要着凉;娃娃饿了要喂他吃饭等。有一次,我见焦汇、陈思雨的“家里”很乱,被子丢在一边没人去理,我就敲门进去做客,焦汇和陈思雨见了我很热情,一边让我坐一边去倒水给我喝。我假装很伤心地说:“宝宝真可怜,他的被子这么乱都没人收拾!”陈思雨听见后,马上跑过来收拾,一边收拾还一边说:“我会叠被子的,阿姨就是这样叠的。”可见,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是可以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的锻炼的。
(三)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管理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自动做先生。事实也是如此,每个班级中总有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会帮助老师做许多的小事情,有时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管理小朋友,久而久之,大部分小朋友也就习惯了被这些“小老师”管理,没有参与管理的兴趣,因此,作为一名实习老师,我试着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每天都选一位不同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同时增添管理项目,让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如:每天挑选不同的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对管理能力较弱的幼儿更是增加管理项目,同时还可以设置许多其他职责,如带领幼儿散步的散步员,图书管理员,午睡监督员等等,使幼儿在被管理的同时又兼管理他人的职责,通过人人参与,激发整个班级自我管理的兴趣。而管理不等于询问、不等于报告、更不等于指责,管理是让幼儿进一步明确要求,从而根据这些要求来约束自己及他人的行为。虽然幼儿刚开始的管理兴趣非常的浓厚,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如何来管理自己。所以我们还可以在活动中促进幼儿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