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合理设置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对课时安排时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少语言、计算周授课时数,增设安全教育、游戏活动,特色剪纸、捏泥、舞蹈、美工制作、文艺创新等园本课程。
四是突出学科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配备。教学中,任课教师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开展,力求教学形式游戏化、多样化;教学内容故事化、情境化。教师适时适度地介入教学活动中,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激励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是凸显办园特色,提升办园整体水平。园本课程、特色课程的开设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能力,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的过程。幼儿准备各种材料,主要以粘贴、折纸、绘画为主,幼儿的作品在班级设置的专栏上展出,及时反应幼儿学习效果,把幼儿艺术教育变为现实存在的乐趣。
六是加强口语教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如果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其智力发展也将出现飞跃,进而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自主的语言发展环境,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对话的兴趣,使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说话清晰、流畅、有声有色。
引言
早期教育是指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以前这段时期(0-6岁)对儿童进行一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以便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美国教育专家巴甫洛夫说过:"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家长及社会应特别重视0~6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及早期训练。
许多国家的婴幼儿发育研究机构也经过多年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50%是在生命的头四年中发展起来的,另外的30%是在八岁之前发展起来的,很多思想、习惯和智力是在幼儿期打下基础的,中国的古语说"三岁看老"就是这个意思。早期的生活经验,不仅制约着当时的生长、发育状况,对以后的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整个成人期的人格、智能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仅是个人、家庭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整个国家人口素质的关键。使幼儿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涉及范围广泛,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都会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生命早期教育的特殊重要性,当今社会提倡优生优育,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儿童的发展。让每个儿童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虽然人们都在关心,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但在幼儿早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简单,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让人感到遗憾。在我们农村幼儿的早期教育同样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农村幼儿早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早期教育不完整
1.0-3阶段教育缺失
目前,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将它置身与终身教育体系中,从过去主要发展3-6岁幼儿的教育向下延伸至0-3岁婴幼儿的教育,以改变我国0-3岁婴幼儿教育与3-6岁教育脱节,0-3岁早期教育比较薄弱的状况,但实际上在我们农村3-6岁幼儿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园,而0-3岁婴幼儿教育仍在家庭中进行,缺乏专业的教师,专门的机构。幼儿0-3岁这一阶段的教育是缺失,幼儿的教育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