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子在乎的价值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舞蹈学习的内驱力。舞蹈是动作艺术,通过肢体动作和神态来表现艺术情感,通过有节奏、有组织、虚拟化、程式化并经过美化了的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不同于绘画和摄影,不能提供具体的视觉效果,但是却在理解和感悟中具有可变性和欣赏个性。
幼儿学习舞蹈的内在动力是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有所起色。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 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作为一种催化剂,有助于幼儿有效地理解和实践,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舞蹈的特点,寻找恰当的切入口,以更具趣味性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用课堂中的舞蹈活动来提高学生对幼儿舞蹈的兴趣,"让学生直接感受舞蹈的旋律美、节奏美,以引起学生对幼儿舞蹈学习的注意和兴趣",通过肢体的律动来引导学生全方位的了解舞蹈、喜欢舞蹈,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来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来增强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例:在赏析《小毛驴》欢快的音乐节奏时,引导孩子如何展现小毛驴欢快的舞姿,通过手和肢体的律动将音符的欢快和舞姿的变化展现出来,培养幼儿的形体,增强幼儿足尖、足踝的力度及准备部位的协调性。在毛驴摇摆走路的停顿上,加一些前挺肚子后撅屁股,再加上小撅撅嘴,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喜欢跳这个舞,而且会表演的淋漓尽致,孩子在自由舞蹈的同时激发了对音乐的兴趣。
(二)提高学习主动性
注重学生在乎的价值,在舞蹈学习中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让孩子快乐地跳舞,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是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主动参与学习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实现高效的学习。在舞蹈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积极性和能动性,利用课堂趣味活动来促使学生开展有效的舞蹈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思考知识、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对于提高舞蹈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激发舞蹈潜能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快乐学习的内驱力是孩子自觉加强自己肢体训练、提升自身音乐素质的内在动力,学生在学习成就感的驱动下,认真欣赏优美的肢体动作,试着模仿并力图去做独立的表演,产生了"再现"的欲望。在积极的内驱力的激发下,学生随节奏起舞,训练自己喜欢的舞蹈节目,在积极价值观驱动下激发着学生舞蹈上的潜能。
三、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舞蹈活动的价值的策略
(一)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孩子学习舞蹈的内驱力
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自主积极学习的基础,是变被动地知识接受为主动地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首先应该改革幼儿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观,认识到孩子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改变以往的备课、上课的模式,先听听孩子对下节舞蹈课的学习期望,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学习需求和课堂舞蹈来进行教学,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将学生在乎的价值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案例:在学习民族舞蹈时,我根据大多数学生喜欢学习新疆舞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堂新疆舞赏析课,其中结合曲目《阿拉目汗》和反映新疆地区的舞蹈的优美动作: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动作赏析有机结合在一起引起了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活动中,我一改以往教师片面追求舞蹈技能,一味进行枯燥训练的教学模式,而是把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放在首位,示范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并分解动作教给幼儿。让幼儿从脚的踏点步到手的拍手托帽一一练习,他们的参与性、想像力、创造力和主动探索的欲望得到更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