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丰富的农村资源,是幼儿学习的新天地(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1月14日 10:03:15

  3、融入大自然,积累科学探索的经验变化莫测、奥秘无穷的大自然也是幼儿探索、学习的最佳场所。在观察了解幼儿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对室内的活动,幼儿更喜欢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探索。夏末秋初,我们带幼儿一起去了附近的丝瓜地,除了零星的几朵金黄色的花外,大多数的丝瓜已经调皮地在秋风中摆动了。孩子们提了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如“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花谢后怎么会变成丝瓜呢”;“丝瓜的样子除了长长的还有圆圆的吗”;“丝瓜可以吃吗”;“丝瓜可以用来做什么”等。连平时教胆小的佳雨也问了“怎么样才知道丝瓜熟了“的问题。为了继续探索丝瓜的生长与作用。我们带领幼儿参观了申成沐浴品制造公司和成达玩具厂,幼儿对琳琅满目的沐浴用具和玩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对绿色的丝瓜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各种造型的沐浴用具和数不胜数的各类玩具感到非常的惊奇,探索的兴趣更为浓厚。在确保幼儿安全的条件下我们参观了沐浴用具的生产厂间和制作的部分过程。在回园的路上他们还一直津津有味地谈论自己的所见和所想,于是“丝瓜娃娃变变变”的作品展也就自然而然的孕育而生了。孩子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了许多的物品,也成了大班段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孩子在真实有趣的环境中开展活动,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二、丰富的农村资源,是幼儿聆听大自然、感受音乐的新天地。

  教育家陶行知对农村教育提出了“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能用死的书本”。明确地为我们指明了:自然为儿童创设了蕴涵丰富教育价值的环境,需要教师以新的教育观去开发和利用。因此,幼儿园音乐教育就要依托于当地的自然资源,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当地的特有的艺术教育资源,丰富农村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

  儿童生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们更容易与大自然沟通融合,更能怀着真实的情感和大自然对话,更容易听到、看到、呼吸到和感受到大自然中一些鲜活的东西,利用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一切让幼儿听一听(如各种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一切声响、劳动过程中的声响、汽车的嘀嘀、火车的哐哐、老牛车的吱扭吱扭、拖拉机的嗒嗒声),然后用身体乐器来如拍一拍、跳一跳、扭一扭。最后在学一学、做一做的过程中培养幼儿敏锐地感觉和细微的辨别能力,为幼儿倾听、辨别音的高低、节奏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丰富的农村资源,是幼儿表现心灵手巧的新天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幼儿探索活动中,除了保持幼儿的好奇心外,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动手习惯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俗话说的好:“心灵手巧”,幼儿经常动手操作,有利于小肌肉群的发展,会变的更聪明。而我们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美丽的自然环境,丰富了幼儿的亲身体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农村的土布,它虽然粗糙,不像丝绸、化纤等色彩艳丽、图案丰富,但质地柔软、温和,可塑性强,又不用花费钱财,农村大部分家庭都有。我们就引导孩子在土布的下端抽调一些纬线,留下一小段的经线,制成了土布挂毯,其次,我们又为孩子准备了麻绳、布料、麦管、瓜壳、树枝、农村的带子等各种辅助材料,让孩子装饰挂毯;同时我们还让孩子用布料的边角做布贴画,再配上同样也是用土布制作的小画框,在孩子们灵巧的手中“叶宝宝在跳舞”、“鸡妈妈”、“海底世界”、“我的好朋友”等一幅幅充满孩子天真、稚气和情趣的图画展现在眼前。还有我们还组织孩子缝制土布制品。如“沙包”、“香袋”、“缝鞋垫”、“做鞋子”、“小衣服之类”。一开始许多孩子拿不住针,更不会穿线,但是经过教师的引导与自身的参与,孩子们成功了,也建立了自信;在缝制沙包、香包时,有的孩子缝的针脚间距太大,且歪歪扭扭,出现了漏米的现象。于是教师就先组织孩子们进行直线的针脚练习,在次基础上再让幼儿缝制曲线,并利用珠子等装饰材料装饰土布制品。在活动中孩子们提高的不仅仅是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同时还发展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