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走进童心(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1月31日 15:50:04

  三、尊重幼儿,把平等、民主的意识引入到师幼关系中。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认为, “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与学任务的完成” 尊重幼儿,就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法教育幼儿。幼儿间存在着发展差异这是很正常的,作为教师要正视、尊重儿童之间的差异,正确引导、因材施教,而不要轻易就下这样的结论:“这孩子真聪明,将来肯定能大人物。”“她真笨,怎么教也没有用。”应该认真了解每一个儿童的发展状况,兴趣爱好,就会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有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有的特别喜欢绘画,手工做得很精巧;有的身体棒,喜欢运动;有的爱动脑,喜欢提问题。这正是儿童智能多元的体现,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潜能,需要我们平等地去对待,科学合理地去引导、开发,使每个儿童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直以来,教师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成年人,幼儿则是需要知识上和能力上得到发展的未成年人;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是被教育者。教师和幼儿之间这种“我有你无”、“我教你学”的关系,本来是幼儿教育过程中存在、教师和幼儿师幼关系确立的内在依据,但正是这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角色差异、位置差异很容易使教师产生“居高临下”的权威意识和“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从而有意无意地向幼儿发号施令,压制幼儿的活动和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便陷入了实际上的不平等。

  我想,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关键。目前在师幼互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教师的角色定位都有极大的关系。正是由于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因此,在不少时间,幼儿首先是不被允许发起互动信号的,如在进行集体教育活动时,幼儿首先要做到的是安静,而不是和教师发生交流和互动。“现在应该做什么”,在幼儿园特别是教师和幼儿心目中有着比较明确的规定。在这样的压力和环境下,师幼之间充分、积极的互动关系是难以建立的。

  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师幼关系的平等性、民主性常常受到挑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敞开心灵,认可孩子的回答,允许孩子有出错的权利,真正接触到他们的思想。尊重幼儿的不同学习方式、理解水平,对幼儿的回答进行理解性的分析,以激发幼儿不断思考的兴趣,在师幼关系中切实体现平等性、民主性。

  四、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分享、相互激发。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机制下,师幼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师是知识和权力的拥有者,幼儿是服从者。知识传授中,以“教师讲,幼儿听”的方式为主,教师是相对的主动者,而幼儿却完全是被动者;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师幼知、情、意、行的互动性和多方面的参与性。在教育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和谐师幼关系是幼儿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在活动中,我既做活动的领导者,又做孩子情投意合的玩伴,在活动中与孩子相互合作支持,同喜同忧;做一个平等的玩伴,不凌驾于孩子之上;做一个智慧的玩伴,在孩子需要时能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在老师和孩子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让孩子感到我不但可敬,而且可亲。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唱主角的往往是教师。教学活动就像在演戏一样,教师是演员,幼儿是观众。幼儿应该说的话都让教师代替了,幼儿只是不假思索地随声附和,就像教师的“应声虫”。反思自己的教学,的确也存在这个问题。我总是不断地向幼儿“言说”,但却很少“倾听”幼儿的心声。我总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思想、知识、经验传授给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认识到这些以后,我不再只关注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不再急于把自己的经验灌输给幼儿,而是创设情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则真诚地倾听,并做出适当的反应。幼儿提出的问题不仅为教师了解幼儿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同时也是教师从幼儿那里受到教育、启发的重要资源。对幼儿的倾听,不仅是指认真地去听和理解幼儿用语言表达了什么,而是意味着教师能够参与到与幼儿的智慧对话中,全身心地关注幼儿,投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与他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在倾听中沟通,感受他们的感受,享受他们的享受,好奇他们的好奇。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我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