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快乐的图画快乐的心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2月04日 09:33:35

  一、活动背景:

  让每个孩子为之兴奋的暑假刚刚过去,在谈话“愉快的假期”中,有的孩子说去青岛了,看到了大海,还去游泳;有的孩子说去葡萄园摘葡萄了,想摘多少就摘多少;有的孩子说到亲戚家玩了,很多朋友在一起做捉迷藏的游戏,很开心……如此丰厚的感官刺激,强烈的切身体验,让我萌发了画一画这个欢快的假期的想法。

  二、活动简述活动也很快在我组织下开始了,在做了简单的讲解之后,我就开始布置任务:“今天我们来画暑假里最开心的事,可以画一件事,也可以画几件事。”没等我说完,大家已经跃跃欲试了。有的幼儿纸不假思索就画起来,有的幼儿坐下来先热烈地讨论一会才开始动笔,有的幼儿则是一边画一边和别人交谈,一时间教室里热闹非凡。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有的幼儿过来交作品了。我开始了对作品的点评:“你画的真不错。”“你画的是什么。”“底色怎么把其他颜色盖住了。”“你怎么没画好就交过来了,颜色还没涂呢?”就这样有的作品被我接纳了过来贴到了墙上,有的则被退回去再做修改。被接纳的一脸的喜气,被退的则是一脸的沮丧。最让我生气的是杨芷涵小朋友,颜色没涂好就跑过来,前前后后大概跑了七八趟,到最后干脆拿个黑色把整张纸涂了个遍。我气恼地对他说:“好,没办法改了,只好重新画。”顺手给了他一张白纸,他不情不愿地接过白纸,磨磨蹭蹭地走到桌边,开始画起来。将近吃饭的时候,我过去看,只见纸上象征性地画了个蝌蚪人,没头发,没衣服,更没有动态,到处是水彩笔不小心划到的印子,旁边还被戳烂了几个洞,可见他的认真程度了。我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叫他去吃饭。下午在我的监视下,他总算画好了一副完整的画,虽说完整,也只是说的色彩,没有思想与情节,更缺少灵气,但我想这是他最大的努力了,也只好作罢。

  三、活动后反思:

  以上的个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并不少见,我所进行的个别教育并没有得到成功,为什么?好几天,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仔细揣摩整个活动的过程,我把问题的症结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活动价值取向的偏差。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幼儿表达情感,挥发体验的手段,它的立足点在于让幼儿获得美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换句话说,绘画重情而不重果。以上的活动案例,我注重前期经验的获得,在过程与环境上我也能注意到提供比较宽松的环境,来使幼儿内心情感得意以充分表现,但是在后期教育评价时,我的观念就转为着重幼儿作品的完成。我们会很注重幼儿前期兴趣的激发,但很少注重兴趣的保持,我们经常问孩子:“你画好了没有?”,这样做的结果使绘画成为了一种任务,而不是一种乐趣。幼儿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不是当作意见有趣的事来做,这就背离了我们原来教育的目的。

  2、评价标准的偏差。绘画活动中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老师,我有没有好了;”“老师,我可以开始涂颜色了吗?”对于这样的孩子,我的回答往往是,“你自己决定吧,”心里却在说:“这孩子,怎么这么没主见。”可是当孩子满心欢喜地来交作品时,却听到我们这样的回答:“你这里还没好呢,再去涂一下。”“这里还可以这么画”,孩子没有主见就是我们造成的。小班的时候我很少听到小朋友会问老师有没有好了,但是中班这样的孩子却很多,因为经验告诉孩子:老师的决定才是顺利完成作品的通行证。班内总有一些孩子——我们认为不用怎么教就画得很好,因为他们符合我们的标准,并用这个统一的尺度衡量每个孩子的作品,对于低于这个水平的孩子来说,他们不知道这样才符合老师的心意,所以只好问:“老师我好了吗?”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地阅读每一幅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一些乱糟糟的图画相当有创意,只不过视觉上的影响使我们忽略了它的本质,让我们用耐心来等待孩子的成长,让我们用耐心来培育起幼儿的信心。相信孩子能更多享受到绘画的乐趣。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