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培养自信心,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2月04日 09:35:38

  有位哲人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支点。一个人若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居里夫人向青年科学家指出:“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那么人们对自信心还有一定的概念和理解吗?经过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做事实在有自信心的人,才是将来最有可能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贡献的人材。自信心往往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起步。正因为自信,才会确立远大的志向,才会产生工作的动力,才会坚持不懈地辛勤耕耘,才能使他们的个性、才能、智慧爆发出超人的力量。这是一系列连锁式的动态结构,而锁链的第一环就是自信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也把“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有自信心”作为社会领域重要的培养目标。同时《纲要》指导要点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由此可见,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那么幼儿的自信心从何而来,究竟该如何培养呢?这是我们老师着手探讨和研究,只有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治疗。通过对许多幼儿的观察与了解,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度保护与包办代替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现在孩子都是家中的独苗、心肝宝贝,普遍存在着六个大人围着他(她)一个人打转。我们每一个都是生存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孩子也是如此。他们总是要接触外界事物,学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许多挫折,并且也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要掌握分寸,成人也要把握分寸,帮助不等于代替。如果有人认为二者是相等的,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失去探索困难的体验,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产生畏缩的心理,就会产生依赖情绪。因此,要让孩子学会生存,就应该锻炼他们所应掌握的基本能力。如: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自立能力方面,对孩子要求非常高,三、四岁的孩子就让他们自己睡,自己学着吃;有的孩子走路不小心摔倒了,有些做父母的决不去扶他,而是鼓励他,让他自己锻炼着慢慢的站起来,这样的孩子的方法中,我们不难看出,要使孩子具有自信心,就应让他们在自立中锻炼。但是有些家长溺爱、娇惯孩子,事事包办代替。有的怕孩子做事太慢,或反而给自己惹麻烦,大包大揽;有的过分偏重智育,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有的怕孩子被同伴欺负,不让他出去与别的孩子一起玩,忽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正常需求,导致孩子对新环境感到陌生、不安和无助。许多老师也有同样的行为,认为孩子是弱小的,需要我们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中尽自己所能为幼儿做各种事情,解决各种问题,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游戏能力、而且缺乏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与人交往、缺乏独立性、依赖他人,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畏缩退避,而这更易遭受挫折、失败,而形成自卑。

  二、消极及评价与过多否定。

  放学回家,佳佳把今天的图画作业给妈妈看,妈妈看了之后一脸怒气的叫骂:“你看你都画的乱七八糟的,都涂到外面了,你的衣服上都是蜡笔。你看人家欢欢画得都漂亮,衣服上干干净净的。以后再这样就别画画了,也看不出有什么长进。”佳佳幼小的心灵,已被 “杀手” 母亲深深刺了一刀。一个负面的想法冒出来 “我真的是不行,没别人好” 。事后,绮绮眼泪汪汪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缺乏独立性,他们更容易轻信和接纳成人的评价,而不少成人不注意自己的评价对孩子发展的影响,经常随意批评、否定孩子,甚至指责、训斥孩子。由于受不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影响,成人习惯地认为我们给予孩子的都是合理的、正确的,而孩子应该是无条件地接交我们的给予。于是要求孩子事事听从自己的安排,“这个不行”“那个不能动,你会弄的。”“你不会你还小呢。”用这种毫不遮掩的态度来怀疑孩子的能力,使他们形成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过高地要求也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很多父母由于自己的志愿未能实现或是社会潮流的影响,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孩子由于年龄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难以达到成人的高要求,为此受到批评、否定甚至训斥,这种经常性的挫折感和消极否定,会使幼儿产生已不如人的感觉,得不到自信心形成所必需的成功体验,反而使他们经历失败走向自卑。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