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如何克服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胆怯心理(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2月25日 09:48:30

  二、丰富必要的技能技巧,强化幼儿的成功体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在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幼儿对知识主动探究的能力,而不应是技能的传授。在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在教育活动中自己应处的位置——做幼儿的支持者、观察者、引导者,让幼儿在自发的探索中寻求知识,学习技能,并重视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在活动中设有不同层次的分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得到满足及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受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时,个体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能力强的幼儿在活动中能经常获得成功,而能力弱的幼儿却常遭失败,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参加活动产生胆怯心理。因此,帮助幼儿丰富、掌握一些技巧十分必要。如在美工区的粘彩链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让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先学习一个接一个连成直线,让幼儿感到“我也会做了”,初步体验成功,为下一步粘彩链树立信心。 教师要帮助这些具有胆怯心理的幼儿体验成功,使他们初步树立信心,然后由易而难,在不断获取更大的成功中逐步消除胆怯。

  幼儿阶段幼儿的心理活动富有情绪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他们在完成活动时往往受兴趣与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支配,缺乏目的性,在活动过程或执行任务时容易转移活动目标,或中途遇到困难而放弃任务。所以,我们在设立学习内容时应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开始,逐渐延长活动时间,使孩子注意的坚持性不断提高,对于那些借口“不会玩”“不想玩”的幼儿而频繁变换活动内容的幼儿,我们可以采取先陪后放或先松后紧,积极表扬的方法,让他们从感兴趣的活动中逐渐过度到所有活动,提高活动的坚持性。

  三、积极肯定,鼓励幼儿亲自尝试新的活动。

  幼儿对成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对幼儿来采取积极肯定与鼓励的方法,能激起幼儿尝试新事物的愿望。教师作为区域活动中引导者、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欣赏者,对幼儿活动情况评价的作用应该是宏观细微的,又是客观公正的,而且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评价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由于幼儿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认知水平,限制了幼儿对某些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在评价幼儿活动时,应尽量从幼儿认知系统中矛盾的、不稳定的、不明确的方面加以引导,使得每一个个体的幼儿都形成正确的评价。对于小班的孩子,尤其要多积极肯定,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能让幼儿从中感觉到“我能行”“我也会”,在不断的鼓励中获取游戏的信心,即使对有些需要努力后才能成功的游戏,幼儿也能有信心去尝试。

  例如,平时经常只玩积木的一位男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去“动脑筋角”玩了配对游戏,虽然在这段时间内,他只找出了一对(小兔子吃萝卜),但在活动后,他还是得到了及时的表扬。小男孩满意的笑了,回家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且得到了妈妈的夸奖。第二天,他又去了这个活动区活动,找出了第二对、第三对……四、家长配合,帮助幼儿消除胆怯心理。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儿童的发展受着家庭、教育机构及社会三大方面的影响,对与幼儿来说,家庭的影响力更为巨大。家长的观念与对幼儿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的幼儿的身心发展。家长共同配合,针对幼儿的不同情况寻找出引起幼儿胆怯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方法。

  如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我们向家长反映:每当小朋友或老师请他的孩子到动手区游戏时,他的孩子总是摇摇头,然后就到其他活动区去活动了。后来家长反映该幼儿因不会扣纽扣,所以不去玩“给娃娃穿衣”的游戏,并提出能否让他们把活动区的娃娃带回家,由家长在家指导幼儿学习扣纽扣。家长提出的这个建议被我们采纳了。果然,第二天,那幼儿高高兴兴地来到动手区,和同伴一起玩了“给洋娃娃穿衣”的游戏,还对小朋友说:“在家我还跟爸爸妈妈比赛扣纽扣呢。”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