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境创设与材料的提供,要体现数学美感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创设精心的数学环境,有益于进行数学教育。数学家罗杰斯认为: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因此,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数学活动材料,有利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愿望。为幼儿提供的材料不再限于一幅图、一堆玩具,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物品都成为数学环境的材料,这些材料都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美感。如自然类材料:石子、树叶、沙、水、土等;成品类材料:算式卡片、木珠、计算器、七巧板、扑克、算盘、时钟模型、棋类等;辅助类材料:剪刀、纸、彩笔、橡皮泥、操作板、沙盘等;废旧物品类材料:塑料泡沫、布条 、线头、废旧盒子、塑料空瓶、包装盒、小木块、小石子、贝壳、火柴棒等。在提供材料前,教师一定要事先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兴趣,然后根据幼儿的兴趣来投放材料。在这投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所投放的材料与准备对幼儿的学习是否是有意义的,这些材料是否限制幼儿的学习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根据幼儿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计划,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探索的欲望与学习的动机,并进一步产生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同一种教育内容材料的投放也应该是多种多样地,要充分体现出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这样能让不同程度的幼儿都有操作的机会,都能获得发展。数学的魅力和美感就在这里。
创设一种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环境是首要的。对于幼儿的数学学习和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来说,材料的提供与环境的创设是极其重要而富有价值的,它更能体现数学美感的内涵,它是幼儿在材料的操作和感知之上建构其相应的数学概念的前提和必要保证,因此,作为影响幼儿数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条件,幼儿教师应重视和关注环境的创设问题,并成为着力探究的一个问题。利用活动空间合理投放材料,可刺激幼儿的审美感知,逐渐培养幼儿数学的美感。在材料投放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发展水平,更需要关注活动内容和材料的本身,材料的选取是否鲜明、美观、丰富多样,以此使幼儿的数学美感在无形中得到体验与发展。
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还应有序的投放材料,材料的数量与种类是科学合理的,既满足活动的需要,又避免单调乏味和无目的泛滥。材料要具有趣味性、新颖性、独特性,方能引起幼儿专注、持久地进行活动。凡是细微的地方都是美感体现的部分,所以,数学教育活动中无处不都存在着美的感染。
(三)数学游戏活动材料设计和摆放设置注意美感渗透用游戏的美来感染孩子,以此来培养孩子审美的能力,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们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富有情趣,很美很美;例如圆圆的皮球很美,孩子们都喜欢,老师让孩子们做拍皮球数数字活动,从1到10.可以让孩子拍球并写数字。注意提醒孩子"6"和"9"的区别,"6"的圆圈在下面,往下拍球六下,"9"的圆圈在上面,往上端球九下,把数字的美转换到游戏活动之中。这个游戏适合刚刚接触数字的幼儿,通过动手拍皮球的亲身体会,加深孩子对每个数字外形及写法的认识,更得到了数学美感的体验。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感染,从而得到了审美的培养。
(四)将数学活动内容与美术技法联系,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的意识新课程强调"操作式教学",让其参与到活动中,从活动中体验知识的演变过程, 从而获得知识结构与知识结果。美术的色彩和图案对幼儿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是很美的,在数学活动中可把美术作为辅导手段,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操作获取知识。如:在画"日历"、"时钟"中感知时间所具有的特性,促进认识,增强美感。特别是在空间教学中,美术更有着极其独特的作用:在泥工活动中感知体验几何体的特征和守恒;在折纸活动中感知体验图形转换;在涂色、粘贴中感知形体分割和学习分类等。在数的组成、加减法运算的教学中也应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一图多式、多式一图、一式多改"的教学方法。在数学中还应注意几种教学方法的交互使用,从中体验某一概念的内涵和运算规律,并要求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从而使孩子获得的知识既有系统化,又有生活的情趣美,孩子的情操也得到了提升。
(五)在数学活动中通过数形结合形式创设美的情境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幼儿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高对生活的审美观。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其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幼儿园大班教学《8的形成与数数》这一节,一位老师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教具图片小蘑菇、小圆片、小萝卜、小花若干,让学生多次分组"采蘑菇、拔萝卜、拼花片..."等活动进行实物游戏来完成"8的形成与数数",课堂欢声笑语,趣味热烈浓厚,孩子们都高兴极了。他们既学到了知识,又懂得了动手劳动以及收获的快乐,这正是数学美感运用及培养的实质所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以此类推,使幼儿在数学美感中学习和掌握10以内的数的组成,从而鼓励幼儿去发现与交流,运用数学美感去审视生活中的诸多现象,帮助幼儿成为主动与自信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