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说谎理论假设5、1命题理论持命题理论观点研究者认为:"言语涉及的'事实'、说话者的'意图'和'信念'等语义特质在说谎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及其道德评价中起关键的作用,它组-78-成了说谎概念与道德评价的认知结构。[13]"这个理论预测,"说谎概念的发展取决于儿童对此三个关键成分的理解,其中没有社会背景或文化因素的影响。"5、2原型理论原型理论通过三个语义成分定义了原型说谎的特征:1)言语表述与事实相违背(事实成分);2)说话者知道此言语表述是错的(信念成分);3)说话者有意欺骗听者(意图成分)。如果是原型真话,则这三种成分都与原型说谎的特征相反。这个理论预测,"说谎概念的发展取决于儿童对此三个关键成分的理解,不受社会背景或文化因素的影响。[14]"近年来,研究者在考察这三种原型成分在儿童理解说谎及其道德评价中的作用与发展性问题上存在着分歧。有些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与皮亚杰的相似,认为青春期以前的儿童主要以事实成分为依据,只有到11岁以后才可能在说谎概念的判断中考虑到意图成分;但在相应的道德评价中,儿童却能在更早的时候考虑到意图因素;另一些研究者运用不同理论框架发现三个成分在儿童和成人理解说谎概念中有不同的权重。
5、3民俗模型20世纪80年代末,Sweetser的民俗模型理论向原型理论提出了质疑,强调社会与文化因素在个体定义说谎时所起的重要作用。Sweetser(1987)认为:"一种言语表述是否被认定为谎言决于交谈发生的背景。[15]"她提出:"如果说话者做出与事实相反的陈述是出于帮助的动机,人们很少会把这种陈述判断为说谎。相反,如果这种与事实相反的陈述是为了伤害听者,那么人们更有可能把其判断为谎言。[16]"近年来,有些研究者的研究支持此模型,证明社会、文化及动机因素影响青少年及成人对说谎/说真话定义及评价。
6、应对说谎行为的方法和对策6、1、正确认识说谎现象,积极地引导儿童养成诚实的习惯儿童的说谎行为是普遍存在的,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小学生,说谎的现象更是普遍。我们要正确看待这种问题,不要认为儿童说谎是不可以的事情,对于他们的说谎行为,我们要积极引导儿童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儿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道德伦理观念。
6、2、选择正面积极的诚实榜样,鼓励儿童诚实儿童在观察他人的行为时所获得的榜样行为、行为情境以及行为结果会使儿童获得替代性强化,当儿童出现不诚实的有意说谎行为时,家长和教师要言行一致,不要敷衍塞责,否则儿童就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说谎习惯,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再次,儿童的说谎是一种情境性行为,成人要善于"察言观色",为儿童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参与同伴交往,对于诚实守信的儿童,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强化诚实行为。
6、3、以身作则,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父母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诚实做人。如果一时失信于孩子,应向孩子说明原因、虚心承认错误并改正。一个人每次说谎的动机都不尽相同,父母和教师在处理说谎事件时必须正视每一次说谎事件,才能帮助孩子真正了解自己,表现美好。作为教师,我们要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孩子的行为,用专业的理论研究孩子的心理,春风化雨般的化解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种种问题,润物无声的帮助孩子逐渐树立正确的观念,力求让孩子健康快乐、积向上的成长。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对于大人们的一些行为会加以效仿,所以我们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美】查尔斯·福特着,林达译.说谎,你所不知道的一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7):12-15[2]美米歇尔·波芭译者:马羽.不再有成长的烦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23-27[3]LewisM,StangerC,SullivanMW·Deceptionin3-year-olds[J].DevelopmentalPsychology, 1989,(3):70-79.
[4]PolakA,HarrisPL·DeceptionbyYoungChildrenFollowingNoncompliance[J].DevelopmentalPsychology, 1999, (2):48-58.
[5]TalwarV, LeeK, BalaN, etal·Children's conceptualknowledge of lying anditsrelation to theiractualbehaviors: Implications for courtcom-33petence examination[J].Law andHuman Behavior, 2002,(4):5-7.
[6]王平·学前儿童对说谎的理解与评价及与实际行为的相关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05,(6):129-134[7]徐芬,王卫星,张文静·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J]·心理学报, 2005,(1):39-45[8]ChandlerM, FritzA S, Hala S·Small-scale deceit: deception as amarkerof two-, three-, andfour-year-olds'early theories ofmind[J].ChildDevelopment, 1989,(6):67-69.
[9]Stouthamer-LoeberM·Lyingas a problem behavior in children: A review[J].ClinicalPsychologyReview, 1986,(4):36-39.
[10]Gervais J, TremblayR E, GervaiL D, et al·Children's persistent lying, gender differences, and disruptive behaviours: A longitudinal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BehavioralDevelopment, 2000,(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