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合多元教育因素,通过巧妙设计,趣味游戏,和谐互动三个方面丰富优化教学。
关键字:整合 语言教学
整合,也称综合,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整合是整体形成的环节和过程。整合的核心是联系的建立。有机联系是联系的最高层次,有机联系的建立是良好的、系统的整体形成的关键。
全语言教育的思想在目标上趋向完整语言的要求,提出在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良好的听、说习惯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习惯和技能;其次在内容上表现出整合的倾向,把儿童语言学习看作一个整合的系统,充分意识到儿童语言发展与其他智能、情感等方面发展整合一体的关系;再次教育过程呈现出真实性和活动化倾向,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注意为幼儿创设具有真实语言运用机会的交流情景,使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建设的、积极互动的过程。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合教育的思想和全语言教育的思想是一致的。
在课改的过程中,我积极研究语言教学,努力整合,大胆尝试,通过巧妙设计、趣味游戏、和谐互动三个方面来丰富语言教学,立体语言教学。
一、 在“巧”上探索,注重设计的完整性。
传统的语言教学内容比较独立,在一个教时内学习一首儿歌、理解一个故事、欣赏一篇散文、尝试一段看图讲述、围绕一个话题开展讨论等等,这样的内容尽管目标明确,但是实施起来比较枯燥,教育因素的单一使得活动苍白、单薄和无力。
小班语言活动《毛毛虫的故事》是一个讲述毛毛虫如何蜕变成为蝴蝶的科学童话故事。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定位在故事教学上,主要过程无外乎两大环节:第一个环节感受欣赏故事;第二个环节分析理解故事。这样的设计忽略了故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因素:数字、序数的认知、蝴蝶种类的了解和韵律动作的结合。
本着以发挥孩子语言活动主体的宗旨,在整合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以上教育因素巧妙地进行梳理和整合,把这个故事教学定位在看图讲述教学上,让幼儿在看看、讲讲、做做的主动过程中,了解这个作品。目标定位为:1.仔细观察画面,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主要过程;2.积极参与活动,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活动前,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制作PPT课件,主要过程为:
一、谈话,自然导入活动。
1.现在是什么季节?暖洋洋的春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出来晒太阳啦!有一条绿色的毛毛虫,爬呀爬呀,忽然,它的肚子咕噜咕噜叫起来。原来它?(肚子饿了)得找点东西吃!是呀,它想找一些东西吃。
2.猜猜看,毛毛虫会找什么好东西吃?
3.看看,它都找了什么!
二、阅读故事图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 毛毛虫吃了什么?(课件PPT页面,幼儿自主阅读)
2.看明白了吗?吃了什么?(引导幼儿看PPT页面一起说)
3.吃了多少?你说!你说!是吗?一起来看看!(根据幼儿发言内容点击相应画面,引导幼儿说量词:一个红苹果、两只黄梨子、三只红桃子、四块咖啡色的巧克力、五片绿树叶)
小结:第一天,毛毛虫看见了一?它就(张嘴吧)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第二天,它发现了两?它就?第三天,它找到了三?怎么样吃?(结合用餐,提醒幼儿:我们吃饭的时候也要啊呜啊呜大口地吃。)
第四天,它又发现了四?啊呜啊呜?第五天,它找到?就?
4.毛毛虫吃了这么多的东西,现在,肚子还饿不饿了?
5.接着往下看毛毛虫怎么啦?(继续播放PPT课件)
6.毛毛虫怎么啦?变成美丽的蝴蝶啦!
三、完整欣赏故事,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主要过程。
1.其实啊,这是一个好听的故事,叫《毛毛虫》。想听听吗?听的时候,想一想毛毛虫是怎样变成美丽的蝴蝶的?
2.毛毛虫是怎样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先要吃许多东西,吃完了把自己包起来,藏在茧里,美美地睡一觉,等它醒来的时候,它就变成?
四、经验迁移,欣赏各种蝴蝶。
1.你们见过蝴蝶吗?是什么样的?是呀,蝴蝶有各种各样的。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各种各样的蝴蝶图片,丰富幼儿对蝴蝶的认知。)
2.哇,原来蝴蝶有各种各样的,真美丽啊!
五、音乐游戏《我是一条毛毛虫》。
你们想不想来做一条可爱的毛毛虫!来,找一个地方扭起来!看,这儿有个大西瓜,一人尝一口!这儿有个大鸭梨,两口吃掉吧!再来一颗小樱桃……吃饱了,结个茧,美美睡一觉,变成美丽的蝴蝶啦!
以上活动,我在突出语言、做大看图讲述的基础上,巧妙地渗透了数学、科学和艺术领域的相关教育内容,通过一个活动有效地使孩子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巧妙的设计,使得我们的语言教学活动更完整,更立体。
二、 在“趣”上调控,注重内容的游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