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营造赏识氛围,给予宽容。
教师要为幼儿在班集体中营造赏识的氛围。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群体之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怪,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批评。在内心深处对他们真正的了解和尊重。教师要理解并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处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这样幼儿才能感觉到爱和乐观,才能敢于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适度为幼儿提供一个理解的学习氛围,宽容幼儿的一些"错误",创造轻松和谐的时空氛围,能引导他们不断地进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班集体是幼儿生活的小天地,同时教师应把它变为幼儿受赏识,体验成功的乐园。在班级中营造赏识的氛围,对幼儿的过失给与宽容理解。如:我班设置了岗位责任制,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岗位,担任了角色,然而在他们的管理和活动中不免常有"管得了别人,管不住自己"的现象。于是我就让他们根据自己学科不足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兴趣,让幼儿们踊跃为他们出主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得到了帮助,而且也看到了希望。当他们有了成功体验时,实际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了锻炼,受到了鼓舞时,全班给予表扬和鼓励。由此可见,赏识氛围是可以营造的,但它的前提是对每个幼儿的了解,包容,才能让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搭建被赏识的舞台,走向成功。
世界上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幼儿也是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即使他们再差,也有长处。正如:"寸有所短,亦有所长。"作为教师,我坚信幼儿,他们有自己特别的才能,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例如有些幼儿学习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强。因此,教师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用心、全面地看待他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随时捕捉并巧妙地创造教育情境使其发展,注重有意识的为幼儿搭建被赏识的舞台,就会潜移默化的激发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教育也应运而生的发挥其功效了。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创设教育情境,为幼儿搭建被赏识的舞台,不仅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且使幼儿在受教育过程中,在被赏识中,不断从敞开心灵,接受,以至不断成长、发展、提高、切实达到成效逐步完善的品质。例如:我班一个幼儿, 由于说话能力,表达能力极差,说话时前言不搭后语,没有一句完整的话。面对他的情况,我没有批评反耐心的指导他把话想清楚、清晰地达自己的意思,还提醒他这句话怎样说表达更明白、更准确。鼓励他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大胆说,为他提供机会,教师的"赏识"给了他精神上的滋润,使他产生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正是在这极度赏识的氛围中,他对讲话产生了的兴趣,开始愿意和同学交流,愿意在小朋友面前讲故事,唱歌。兴趣越来越浓厚。于是我在家长面前夸奖他。此后,我们班一有活动,他便积极参加,当主持人,当小歌唱家。实践证明,搭建被赏识的舞台,正如为幼儿搭起了层层进步的阶梯。
二、 引导幼儿自赏,帮助幼儿形成自信。
悦纳自我,赏识自我,是帮助幼儿形成自信心的重要手段。而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幼儿自赏能力、形成自尊自信促进向上积极的心理的有效途径。幼儿大都在一种模糊的状态下发展,他们对于自己现在是什么状况,将来会怎样发展,现在具备什么能力,今后有什么潜能可以发掘利用都是不能把握的,因而他们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怀有莫名的恐惧和成功的渴望,基于幼儿的这种状况,教师要多方引导,使幼儿能在赏识力量的促动下,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价值,增强责任感。幼儿们把"让同学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在互敬互励中不断地吸取他人之长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例如:在班会上我让幼儿说说自己有哪些长处,学会自己赞赏自己。我发现有的幼儿找不到自己的长处,人际交往的劣势让他失去了自信。他感觉到自己不如别人没有长处。于是,我让全班同学帮他找优点。有的说:"他爱班集体,主动给班级带来了花,美化教室。" 有的说:"他常自己捡起地上的纸片。"还有的说:"他帮助同学拿书包。"听到同学们热烈的赞扬,看到老师赞许的目光,他开心的笑了。他沉浸在受人尊重的气氛中,体会到受人赞赏的喜悦。
因此,教师要多方引导。帮助幼儿认识自我,感到自己在集体里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人,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此外,还采用游戏,小品等多种方式,让幼儿能客观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发挥所长,快乐参与。如:采用具体的动手操作的实践方式,让幼儿动手动脑,善思考;创设和谐愉快的合作,使幼儿找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发挥合作精神,会交往;创设机会,来促进幼儿进步。多方引导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能力,同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及欣赏自己,从而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三、合力家长赏识,帮助幼儿增强自信。
每一个幼儿都会因为其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而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各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等。创造条件让父母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幼儿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股力量拧在一起,形成共同合力,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的可行办法。我校通过举办家长讲座、设立家长专栏、开办校信通、个别交流、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联系,而且还特别为幼儿的家长开办了咨询室、联系卡、并设立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建立起由教师--幼儿--家长三方面的连心纽带。通过帮助家长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学习表扬幼儿、鼓励幼儿,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从而学会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不斥责幼儿、理解幼儿、赏识幼儿,看到幼儿的点滴进步。引导家长用赏识的目光发掘幼儿的优点,使家长明白,为人父母,应给予幼儿最大的鼓励: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幼儿,你都应该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学校与家长形成一股合力,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幼儿增强自信四、创设群赏氛围,帮助幼儿巩固自信对幼儿来说,班级是其最切近的生长环境,班主任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精神关怀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发挥其创造性想象与发散性思维,而不是用简笔画教学这样模式化的方式阻碍幼儿的创造性的发挥。班主任只有学会赏识,才有可能成为"伯乐",去发掘一匹又一匹的"千里马"。有人说:如果一个幼儿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遣责;如果一个幼儿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幼儿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这就是说,人们对幼儿们施以的教育方式决定着幼儿们自心的成长方向。教师"孤军作战"去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这就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多方面开展班集体的活动,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幼儿群体"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集体的活动是班级的生命。在活动中能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还有利于培养幼儿奋发向上的品质。在学校,利用群体赏识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不乏其例。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小型体育活动、讲故事比赛、小巧手、音乐会、小画展、诗歌朗诵会等等形式。除此之外,还可组织一些融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活动。如"畅谈理想""世界只有一个我""我进步了""我能行"等活动,在活动中陶冶幼儿的情操,使幼儿也得到感情的体验,懂得自我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增强热爱班集体的良好情感,激发自信心,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体会成功的滋味,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让幼儿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创造条件,都是幼儿自信心产生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