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析《窦娥冤》悲剧的艺术价值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7年06月09日 10:43:48

  摘  要:关汉卿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其创作以悲剧见长,《窦娥冤》就是其代表作。作家通过窦娥的悲剧命运,深刻揭示了中国历史上元朝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迫害。本文拟从命运的悲剧、道德完善的悲剧、斗争的悲壮、在激烈的情节冲突中体现人物的悲剧命运四个角度分析《窦娥冤》悲剧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窦娥冤》;悲剧;艺术价值关汉卿是一位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戏剧家。他能够自觉地关注、关心下层人民的命运,关心人在生死存亡关头的矛盾和斗争,尤其是关注、关心正直善良的弱者被摧残的悲剧。他把自己深切的同情给予那些饱受摧残,被毁灭的善良的人。他更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其杰出的作品奠定了戏剧这种文学样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坚实地位。关汉卿的作品题材多数取材于社会现实。其笔下既有见义勇为的英雄,也有欺凌寡弱的恶汉;既有对正义行为的歌颂,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借此深刻揭露了元朝统治的极端黑暗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窦娥冤》是一部饮誉至今的悲剧,它不仅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代悲剧的代表作。我认为这部作品的悲剧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反抗命运的悲剧窦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她的性格是经历了忍受、抗争和觉醒三个阶段才塑造完成的。不幸的身世命运也曾使窦娥怀疑过:"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怀疑是不满的根苗,思考是觉醒的基础,虽然觉察到了命运的不公,但这时的窦娥仍然处于忍耐阶段,只要让她活下去,她愿意牺牲自己,守节尽孝了此一生。

  当连这种恪守封建道德的生活都不让她过下去,连苟活性命都没有可能时,窦娥不甘忍受了,开始抗争了。苦她可以受,但人格不能受辱,清白的名声不能受污。张驴儿药死亲父,要窦娥选择"官休""私休"时,她选择了"官休"。她不再逆来顺受,开始为维护自己的人格抗争。这时的窦娥对官府还存有幻想,认为官吏们都是"明如镜,清似水" 的清官廉吏,是能够照出"肝胆虚实",替老百姓做主的靠山。然而,她错了。

  官府并没有像窦娥希望的那样"高抬明镜",做是非曲直的裁判人。楚州公堂的无情棍棒,打得窦娥三次昏迷又三次死里还魂,使她从对所有官府都抱有希望的迷梦中渐渐清醒,对楚州太守失去了信心。但对何以会有这种不公正的遭遇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劝普天下前婚后嫁婆娘每,都看取我这傍州例!"认为是妇女再嫁造成的。同时又不否定其他官府,她屈招药死公公,就是寄希望于"覆勘",相信其他官府会纠正楚州太守的错判,为她洗雪冤枉。她还相信天地鬼神公正无私:"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要"争",要"竞",显示了窦娥的抗争精神,但她"争"和"竞"的对手却仅仅是"好色荒淫" 的张驴儿。

  事实粉碎了窦娥的一切梦想:官府并没有覆勘,"天地"也没有为她伸张正义。一切希望和幻想都破灭之后,窦娥开始对人生进一步思考,性格发展进入觉醒阶段。严酷的现实使窦娥认识到不仅仅是一个楚州太守贪赃枉法,造成她的冤狱,而且是天下衙门都一样的昏暗,百姓们无不受害蒙冤,"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由只否定楚州太守到否定所有官府,对原以为"公正无私"的天地鬼神也开始了怀疑和否定,第三折的[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就是她怨天咒地的心声。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自身遭际的感叹,发展为对善恶对立、贤愚颠倒的社会现实的怀疑和不满,对世俗观念里最为神圣威严的天地日月鬼神表示了抗议和否定。这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压迫、受愚弄最深,也最善良的人民的觉醒。觉醒后的窦娥在行动上有了崭新的面貌,表现出百折不回、死生不渝的抗争精神,向命运,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战。临刑前提出了三桩誓愿,没有乞求怜悯,不再幻想公正,也不是弱者临死前的哀叹和呻吟,而是一腔怒气喷如火,爆发出无辜百姓对罪恶社会的愤怒吼声。这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女主人公用整个生命进行抗争的精神,不可遏止的复仇意志,终于感天动地,使誓愿变成了现实,完成了对社会的警示作用,窦娥由弱者变成了强者。

  伟大的美学家车尔尼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论断。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也就无所谓创作。世界着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世界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而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1]在这段生活中,歌德明确指出生活是写作之源泉。《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一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作者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的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作品中张驴儿的逍遥法外,竟有官吏为之撑腰,这看似情节发展的偶然性,却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必然性。悲剧的时代产生悲剧的艺术,窦娥的种种灾难实际上就是那个时代广大人民不幸生活的集中表现,它的悲剧是那个时代造成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得知,一个柔顺、善良的寡弱妇女,有如此强烈的反抗意志,可见当时元蒙统治的封建社会对人民压迫是何等的惨重。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