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班是家长的选择权和学生选择权问题。家长提出换班,家长有家长的理由。但是我们也要思考1、家长为什么要换班呢?对教师不满,还是对学生的发展状况不满?若是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家长是没理由要求换班的。因为,学校有自身的管理体制,再者,就是换班可能会影响教师之间的团结。总之:换班有很多原因的。有校方和教师的责任也有家长的责任。其实换班对一些不思进取的老师有压力,从另一方面来说,换班有利于教自我反思,不断长进。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而且棘手。在现行体制下,我们一般是不同意家长换班的,那样会造成"混乱"。但我想,正如允许学生择校一样,以后我们也应该允许学生择班。这是学生的权利。
12.您对家长不合理的要求(如迟接、孩子不睡觉),如何化解?
家长的接送是个人问题,但是在作为家长和幼儿园之间似乎有着一种默契,这就是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说明家长和学校之间本来就存在这一种关系,即:学校义务和责任为孩子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家长也要尽可能地配合学校的管理和制度建设。对于家长不合理的要求,如:迟接等,这属于个人问题,教师应该和家长合力协商,在确认家长确实是有事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尽可能地安排专人为这类家长提供一定的便利,但是面对孩子不睡觉之类的问题,教师则应说服孩子,利用群体的力量让孩子融入其中,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
13.孩子尿裤子回家,家长来园中质疑,您会怎么处理?
孩子尿裤子是正常的,这是孩子还没有成长到可以控制自己的程度。孩子尿裤子回家,家长来园中质疑,这类问题有可能发生。教师应首先道歉,因为在班级中,教师的配备是有限的,不可能真正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一时的失职在所难免,教师要注意不要在孩子尿裤子的时候责问或者打击她,这种过激行为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疾病的隐患。教师应建议家长留意孩子的自身状况,尿裤子若是偶尔,可能白天玩兴奋或者睡前进水太多;若是经常,可能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造成的,这一般随年龄增长就会好转,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幼儿的排尿次数和时间,尽量到医院检查,考虑是遗尿症的症状,不要大意。
14.学时家长来园中接孩子,却发现幼儿不在学校,这时您会怎么处理?
家长和幼儿园之间有着一种默契,这就是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说明家长和学校之间本来就存在这一种关系,即:学校义务和责任为孩子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家长也要尽可能地配合学校的管理和制度建设。家长来园中接孩子却发现幼儿不在学校,存在几种可能:一是孩子的祖辈来接,或者是家长中的另一方来接,或者是授权可靠的人来接。我们现在幼儿园都有接送牌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幼儿的安全,因此,教师在放学时,对幼儿的进出应心里有数,在遇见此类问题时,要和家长耐心说明。
16.班上同学有以下情形时,您将如何处理?
(1)吸烟(2)逃学(3)服装不整(4)行为偏差(5)特别调皮捣蛋(6)迟到(7)性骚扰事件(8)不交作业(9)秩序失控(10)偷窃(11)上课睡觉(12)打架(13)师生冲突(14)班级小团体对立(15)单亲家庭学生(16)学习障碍(17)爱唱反调教师本就是教书育人的职业,首先对工作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对学生部能放任自流,在用爱心施教的同时,还应对学生严加管教,并用自身的言行施加于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上述种种现象的出现存在一定的社会和个人原因,如右端学生爱赶时髦,以为吸烟是有风度,奇装异服,特立独行,有的则爱显示自己等等,有的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如上课爱睡觉,单亲而显得性格孤僻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能力去正视它,而任其泛滥,从而导致学生的颓废。人都是感情动物,爱心是消除障碍的有效基石,因而,对待这些问题学生不应歧视。尊重,理解,说服教育是育人的良药,相信付出总会有一定的回报,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改变且具有上进心的。
17.当你接一个新的班级时,请问您如何塑造班级特色,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儿童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并发展的,环境作为隐性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儿童的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接手新班级,在营造班级特色方面,班主任应和其他老师一起通力合作,努力挖掘资源优势,提高主题环境创设的有效性。我们应该认识到:环境的创设离不开资源的形成,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离不开教师间的亲密合作,更离不开孩子的积极参与。班级内老师之间对工作的执着和热情,相互合作是班级健康发展的有利因素,同时,幼儿的参与性、幼儿的互动性也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确信全体师生都有不断发展的动机和潜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和谐的教育和管理情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合理需求,尊重人、服务人、发展人,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促进学生成人、成才。要达成预期的班级办学目标,教师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营造班级特色,我认为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