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人本民主,构建科学规范的行为准则 管理需要制度,以规范师生的具体行为;而名校的塑造更须将制度条文升华为制度文化,注重内心自律,引导师生高尚的道德、精神追求与价值观取向。 首先,完善人本化的班级制度体系。在制订、修改班级制度建设时,把尊重生命和促进人的发展放在首位;实施制度时既要确保班级内部良好的秩序,又兼顾个体差异,满足人的 多元化需求。 其次,创新集团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发挥班级优势,调动内部成员积极性,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 再次,构建民主化的和谐班级氛围。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人翁精神参与班级的民主管理。宽容尊重、合作竞争,在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的各个环节中,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
②自主实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坚持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宗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高尚健全的人格,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
③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以"一日常规"为抓手,以"树实中人形象"为目标,强化值周班级的管理和示范作用,提高学生自治管理日的效能。组织文明督导队,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的自我管理、教育,关怀特异学生,促进学生在仪表言行、纪律卫生等方面的不断进步。
④培养学生自我服务意识 以健康丰富的艺术、体育、科技、读书等活动为载体,开展舞蹈、合唱、美术等活动,帮助学生凸显特长,促进潜能发挥,为每位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体验,努力创设健康高雅、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
⑤构建学生自我教育体系 以"安全-绿色-健康"为主线,开展:安全教育、绿色教育和健康教育。 安全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学生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学会自我化解压力,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通过防火防盗、交通、饮食卫生、人际交往、体育锻炼、集体活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防范,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绿色教育:以课堂渗透为主渠道,通过校园活动、学农、社区服务等活动,使学生自觉参与学校环境教育、人与自然的和谐教育,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 健康教育:实施学生营养干预,倡导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指导正确的生活方式,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家庭辐射社区,促进健康意识在社区群体中的普及,力争在三年内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项目金牌学校的荣誉称号。
18.你如何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幼儿学习动机高涨是幼儿主体作用的表现。要使幼儿喜欢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设计教案时,应注意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教学活动开始时, 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吸引幼儿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并让他们知道要学什么,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再者,计划好如何在活动结束时给幼儿一些与课题内容有关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或尝试自己找出答案,以保持幼儿对课题的兴趣,应给予孩子积极总结,使幼儿有成功的体验。
鉴于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所占的重要位置,老师对幼儿所完成的任务表示赞赏,老师要对幼儿有积极的期望,让幼儿有更多 的机会获得成功,尽量避免使他们感受到挫折,这样他们对学习自然会表现出更大的热心。
老师应该对幼儿有积极的期望和全面的评价,老师要善于发掘这类幼儿的长处,并给予机会让他们把长处表现出来。如果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则他们的潜能便能得到发挥,也会引起他们对其他方面的学习动机。 当幼儿遇到困难而失败时,老师应采取支持的态度,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并对幼儿的进步给予奖励。总之,幼儿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因人而异,老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具体的问题来采取相应的引发措施,来收到理想的效果。
15.目前强调小区与学校结合、家长参与教学,试述你如何有效实施。
当代学校与家长建立有效联系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了解 家庭,家长应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改革,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当前幼儿园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新特点、新机制、新模式,不断完善"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制,积极尝试实行未成年人社区教育"一一三"工作法,加强管区与学校、家庭的有效衔接,致力于形成长效的教育管理机制,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打造美好的乐园。 ①建立一套工作机制 一是教育领导机制。二是多方联动机制。三是教育保障机制。 社区提供专项经费,购买摄像机、照相机、音响等设备,为社区及幼儿开展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四是成长评价机制。 ②健全一个自主教育组织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二是推行互动式兴趣教育模式,举办家庭小制作、社区才艺展、少儿摄影比赛、陶艺作品展、"我说身边小故事"等活动,组建以游戏、竞赛等形式为注的活动,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是建立课堂式家庭教育模式。开设"父母课堂",聘请有责退休教师组成讲课小组,每月一讲,采取与家长讨论、交流教育经验的方式,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