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四:激发幼儿对实践行为产生情感,避免简单、机械地模仿。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对社会认知内容(道理)能很快接受和复述,但是往往在行为实践中,并不能言行一致,甚至是只会说不会做。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实践活动中幼儿对行为产生情感,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教师要学会做观察者和引导者,当孩子的实践出现错误行为时,不要急着干预,可以借助录像、照片等形式现场记录让幼儿及时反思。
七、课题研究反思
1、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发挥核心组员的帮扶指导作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在研究中,我们始终树立这样的观念:本课题的研究一定要立足幼儿发展的实际、一定要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既考虑到各园的园本性发展,更要考虑大众性需要,因此在课题的选择及施教时,不刻意追求课题的新颖、形式的花样,而更注重老课题新上法、操作的简便性,我们认为这才是一线的教师更需要的课题。
由于市社会组的组员来自全市各大系统的幼儿园,教师的层面不同,新老成员的经验也不同,为了培养更多的新组员,提高她们的能力,我们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每一位教师上课,我们都安排一位核心组员进行指导,从教材的选择、过程的组织、试教、点评等,不仅发挥了骨干的作用,让上课教师受益匪浅,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多老师从刚进组时的怕上社会课,到如今觉得上社会课很有意思,有的教师还在所在区县的社会教研组中成为了领头人。近年来社会组成员共有四十篇多社会论文获奖、发表、,10多个社会领域个人课题立项、结题。经过几年的研究,虽然组员在不断地更新,但组内的研究氛围浓郁,大家不仅成为教研中的伙伴,也成为了生活中的好友。
2、课题研究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几年来,我们实践了大量的社会教学课题,教学方式的更新、教学策略的改变,也让孩子获得了发展,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地与环境互动,在实践中运用学到的交往策略,在欣赏中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
八、今后的设想
1、巩固完善研究成果,推广研究中的有效经验,为一线幼儿教师服务。
2、扩大研究的范围,开展角色游戏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观察研究。
3、关注社会教育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的内容和方式的研究。
参考资料:
1、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潘洁主编《幼儿社会性发展指导》,少年儿童出版社
3、迈克尔o西戈《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
4、张毅龙主编《陈鹤琴教学法》,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