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的概念: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学校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让学生学会做人; 让学生学会学知; 让学生学会交往; 让学生学会冒险; 打造强盛的集体;让学生学会健体; 播种希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必要任务.
4.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
5.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
6.教师职业: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促进人发展的一种职业。
7.教师素养:首先: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其次:教师自己应该有健康的心再次: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健康
8.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8.教师反思:教师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管理能力。
9.教学研究:教学研究主要讨论有关学生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如果是讨论某一具体课程,则希望通过讨论,对这一类课乃至更大范围的课程具有借鉴作用。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1教育本质的含义;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指个体精神上的升华。这种定义方式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更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义务教育的含义;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3终身教育的含义: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 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
4学校教育的特点;1.职能的专门性 2.组织的严密性 . 3.作用的全面性 4.内容的系统性 5.手段的有效性 6.形式的稳定性
5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其近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学会认知 .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
7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8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 规范功能 选择功能 激励功能 评价功能
10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规范,即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即个体个性化;
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1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小学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和初中对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矗小学阶段的目标: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真、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